险在何处
2025年09月26日
险在何处
汶川大地震后,在北川县城上游约6公里处,山体滑坡大量堆积在湔江唐家山处,形成一座长803.4米、宽611.8米、最大坝高124.4米、体积约为2037万立方米的堆积坝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总容积约为3.16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大(2)型水库的库容。
令人担心的是,唐家山堰塞湖有大型水库的库容,却没有大型水库高度一致、坚固稳定的坝体,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溢洪道,一旦水位上涨至坝顶,产生漫溢,将造成堰塞体溃决的危险。
水利专家勘测结果表明,堰塞体最高点和最低点垂直高度相差41米多,这是一般大型水库坝体所没有的。堰塞体构成物质条件复杂,由基岩挤压或解体形成的碎裂岩、残坡积碎石土和库区沉积的含泥粉细砂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堰塞体右侧垭口沟槽主要由碎石土和碎裂岩构成,堰塞体内水位持续上涨过程中,首先会从右侧垭口沟槽过流,逐步淘蚀并最终导致溃坝。
另一大危险则来自不断上涨的水位。监测数据表明,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来水较多,一天时间水位可涨高2米左右。水利专家估算,在不考虑上游发生强降雨的前提下,预计从5月22日开始,18~24天后水位可达到堰塞体垭口低槽处,开始发生溢流。
更加不容乐观的是,随着进入主汛期,天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降雨的概率进一步加大,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河道来水随时面临猛涨的可能,溃坝的风险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