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任务

极限任务

四川省防汛办主任谭小平记得很清楚,而且也很难忘记——5月13日晚23时半,省防汛办接到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要求紧急组织冲锋舟。厅领导也给防汛办打去电话,要求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按指令到位”。

这个通知的背后,是一件举国瞩目的大事。

5月13日,一天前刚刚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汶川灾区的救援工作,因陆路交通阻断而全面告急。在通往汶川的关隘——紫坪铺大坝,集结了大量赶来救援的队伍,但,难越关山。

震后即连夜赶赴紫坪铺的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总工程师刘宁及随同专家关志诚,会同守在紫坪铺的四川省水利厅负责人,研究决策:迅速从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调设备打通坝旁公路,在水库建立码头,从水利部门调运冲锋舟,打开紫坪铺到汶川的水上通道!

“省防汛物资仓库有24艘”,谭小平心里有数。另外的,立即从其他各处征调——一艘,两艘,三艘……谁都不打折扣,不讲条件,15艘冲锋舟又有了着落。

船有了,怎么运过来?此时,大规模的救灾正在紧张进行,这个时候要找装载冲锋舟的车辆,是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于是,厅长冷刚拨通一个个电话……终于,得到温江县委、县政府和水务局的全力支援:7台装载车即刻赶赴。

船有了,车也有了。可24艘新冲锋舟谁来驾驶?

当晚值班的省防办副主任岳雷着急了——操舟手一早就要到位。时间紧不说,主要问题是操舟手没有现成的,因为操舟手都是委托各机动抢险队等专业部门培养的。岳雷不停地往非灾区打电话,先从近的地方找起,结果一直找到了四川最东面的市——达州。凌晨2点多,达州市政府接到了报告……

早晨,紫坪铺。39艘冲锋舟,到位;15名随船操舟手,到位;27名从各地征调的操舟手,也到位!

通往临时码头选址的公路,由于塌方量巨大,还在艰难掘进。

大军集结,车水马龙。陆路进不去的救援人员和部队已经急不可耐,因为汶川的百姓在盼着啊。

情急之下,这些汉子硬生生把一艘艘冲锋舟从几十米高的坡上抬了下去。

于是,救援部队、操舟手如虎下山。

9个小时,水利部门完成了极限任务。

后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永祥在大坝上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水利部和水利厅的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冲锋舟水路救援和紫坪铺大坝的安全是天大的事。”

后来,灾区的老百姓在码头上对负责调度的水利部门同志说:“看见船,就知道救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