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主要体会
水利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历尽艰辛,来之不易,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胜利:
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党中央、国务院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3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二是得益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23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对水利抗震救灾作出重要安排,并及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回良玉副总理亲自坐镇四川前方指挥部,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指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并审定了唐家山堰塞湖排险避险方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果断决策和直接指挥,保证了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三是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从领导到群众,从物质到精神,汇成了水利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
四是得益于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专家的科学指导。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建立专家会商制度,实行全程跟踪督导,主动防治地震次生灾害,攻克了重重难关,化解了种种风险,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
五是得益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的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出色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息中朝,武警水电指挥部主任李光强、政委贾方亮,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成都军区空军参谋长战厚顺等将军坐镇一线,靠前指挥,果断决策,冲锋在前,广大官兵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过得硬,干得好,用血汗和忠诚铸就了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六是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直辖市)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水利工程和堰塞湖查险排险避险,提供应急供水保障,特别是在群众转移避险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
七是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精诚合作。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的统筹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以灾区人民的需要为第一需要,打破部门界限,动员各自力量,积极支持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总参作战部建立了快速便捷联络通道,随时根据水利抗震救灾的需要调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加抢险。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力配合,建立了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了水利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八是得益于国际社会的无私援助。俄罗斯以最快的速度派出米—26直升机,无偿援助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机组人员被誉为“中俄友谊神鹰,空中救援英雄”,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乌拉圭、匈牙利政府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德国内政部技术应急救援组织、加拿大DMGF基金会等企业和组织捐赠了大量净水设备和消毒药剂。瑞士联邦环境署以及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支持,充分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