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水路涉险抵达堰塞湖

经水路涉险抵达堰塞湖

19日晨5:30,天刚蒙蒙亮,空气中还弥漫着前夜湿润泥土散发出的气息。专家们吃过早饭就朝前进乡进发。

6时整——出发22个小时后,工作组克服困难,终于来到通往石板沟堰塞湖的倒数第一站。穿好救生衣,组长一声令下,冲锋舟轰鸣着向前一蹿,朝红光乡方向驶去。上游水库的形态对于堰塞湖整体情况的判断也将起到关键作用,专家们在船上根据湖两侧山体的情况,推断着一会儿到达堰塞湖坝体的情况。

湖面宽阔,两边的山体不断向后推移,但这看似平静的湖面却掩藏着杀机。船正全速行驶中,驾驶冲锋舟的武警战士眼尖,忽然发现前方居然有一根电线横跨全湖,最低处已经没入水中,大部分在湖上2米范围内。“慢,慢,慢慢!”武警战士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好在发现及时,降低了速度,得以调整方向选择电线离湖面较高处缓缓通过,否则,一根电线在开阔的湖面上是难以被发现的,何况谁能料想电线会出现在湖面上呢?如果没有调整方向,在深达四五十米的湖水中行驶的冲锋舟,无论是舟整体或舟上的人被电线掠进水库,还是通过没入水面的电线时螺旋桨被缠绕,都将酿成舟毁人亡的事故。后来回想起这一幕来都感到后怕。

经过30分钟的水路,工作组终于如愿以偿,踏上石板沟堰塞湖坝体。从右岸可以明显看到两处巨大的滑坡痕迹,山上是村庄被滑坡体冲埋的废墟,狼藉不堪。湖中则是滑坡体阻挡河道形成的坝体。专家们下船徒步登上怪石林立的滑坡体,开始仔细勘察。

勘察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左右,史光前站在滑坡体上用卫星电话将勘察结果第一时间向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作了汇报,为前方指挥部决策提供了更加翔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