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依靠”的查勘

没有“依靠”的查勘

要想抗震救灾,就必须先了解灾情。

“第一设计组由我带队负责13个水库除险方案编制,第二组由孙勇副总工带队负责14个,明天一早我们开始现场查勘,”胡兆球说,“要带好干粮、水,注意安全……”

大家连夜开始商讨工作。那一夜,无人入眠。宾馆的四楼、五楼灯火通明……有的查看资料,有的调试办公设备,有的在准备明天去现场查勘的工具……

根据任务分工和前方领导小组的进度要求,各设计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于5月25日开始正式查勘工作。

震后的山路,崎岖泥泞,险象环生。在查勘陈家湾水库的路上,进场道路被山体滑坡阻断,设计组同志与地方水利局同志一起用手一点一点地清理路障,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最终抵达现场。

“这些困难对我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最大的困难是这些震损水库基础资料匮乏。”孙勇说。

“特别是水库工程大坝宽度、坝顶高程、坝坡坡比,溢洪道渠底高程、宽度,库容曲线等资料要么没有,要么不准确,这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孙业文副总工补充说。

这次地震中受损的水库大多是小(1)型水库和小(2)型水库,大都是20世纪50~70年代修建的,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设计,施工也不规范,运行中也没有安全监测设施,水库工程基本没有什么档案资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资料,设计就无从下手。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工作组同志自带三角尺、罗盘、皮卷尺……一点一点地丈量坝宽、坝高,一点一点地丈量溢洪道堰顶高程,在水库现场仔细查勘,有的反复查勘,29座水库中约有一半都进行了重复查勘,尽可能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设计组同志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查清工程险情,了解应急除险所需材料、价格及施工供电情况等,并现场讨论应急除险实施措施。

水文复核对搞好设计至关重要。工作组在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的帮助下,对每座水库进行水库防洪标准复核计算,确保了水文基础资料的真实、可靠,为工程应急除险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各工作组要认真做好水文复核这项工作,淮委设计组做得不错,超前准备,已经组织开展了水文复核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水利部设计协调组组长、建设与管理司副巡视员汪安南在德阳的一次会上如是评价。

至5月27日,29座水库的现场查勘任务全部完成。这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方案编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