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行动 水利人全力以赴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多次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灾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做好灾区应急供水保障,确保灾区群众有干净水喝。水利部党组号召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组织力量迅速行动,全力出击。
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制定的《抗震救灾应急供水保障工作方案》,紧急部署,加强指导,通过抢修原有供水工程设施、修建临时供水工程、安装净水设备、过滤消毒和交通工具送水等应急措施,保证灾区应急供水。
供水组与四川水利部门研究制定了受灾重点县供水保障的具体措施。
在做好应急供水与灾后重建衔接的基础上,县城周边的灾民安置点,依托市政供水管网延伸供水;受灾较轻的乡镇集中供水设施抓紧进行抢修,提高供水能力;受灾严重的乡镇,采用小型一体化净水设备解决应急供水。
对村级分散供水,有水源条件的抓紧修复供水设施,采取过滤和消毒等措施实现供水,必要时采用小型一体化净水设备应急供水;农户使用分散水源的,教育农民投放消毒药片,煮沸后饮用;对暂无水源条件的乡村,用送水车送桶装水到乡,发动党员、民兵送水到村,解决应急供水。
截至5月31日,全国已累计修复水厂4080处,修复供水管道近2.2万公里,基本完成了《抗震救灾应急供水保障工作方案》中确定的农村应急供水任务,全国因地震灾害导致的955万农村供水人口的临时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水质监测是供水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供水组开展工作以来,一直把灾区的水质监测作为重中之重。
根据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小组的安排,按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四川省水利厅的要求,供水组对重灾区6市(自治州)220个城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进行了监测。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四川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灾区供水保障专题会议上强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建设、环保、卫生和农业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打一场解决灾区农村应急供水的攻坚战。
供水组与四川省水利厅、建设厅、卫生厅等部门召开了抗震救灾供水保障联席会议。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统一的信息汇总机制、畅通的工作协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为确保供水水质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同时由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水利委员会水环境监测中心组成的水利部抗震救灾水质组携带水质监测车深入灾区,主要对灾区乡镇分散式供水水源地和灾民安置点供水点的水质进行监测,监测面覆盖了16个受灾县(区)的近300个供水点,达到平均3天重复监测的密度。
供水组还与四川省水利部门共同编制了《灾民安置点供水排水工程典型设计》,供各地基层技术人员参考。供水组还多次派出专家,深入灾区实地勘察,提出技术建议,指导基层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供水组协助四川省水利厅制定中央应急供水补助资金的分配方案,推动四川省水利、审计、财政、发改等部门进行会商,确定大宗物资省级集中采购的模式,加快了中央补助资金的下拨,加快了大宗物资和关键设备等的采购和配送的速度,推进四川省应急供水保障工作的迅速开展。
为帮助灾区尽快恢复供水,供水组积极与上海市水务局、武汉市水务局、大连市水务局、重庆市水利局联系,协调他们派出抢险队伍,对重灾区开展对口支援。这几支水利抢修队伍“高水平、高要求、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受到当地政府、驻军、医院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体现了水利部门求真、务实、奉献的精神风貌,树立了水利部门良好的形象。
地震发生后,供水组还积极与国内外净水设备生产企业沟通联系,组织供水设备、物资等的捐赠和生产。
在保障灾区供水的战斗中,行业内部的高效整合和社会力量的极大关注使整个灾区供水保障形成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