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寻路

5月18日寻路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史光前组长在早餐时再次进行了分工。一组由长江委设计院翁永红副总工带队前往苍溪县检查地震后形成的病险水库;另一组则由他率领前往青川县青水江考察地震后山体崩塌形成的3个堰塞湖。我与史光前组长同乘一辆车,到达最下游关庄镇东河口的堰塞湖。刚过凉水镇(离滑坡体近29公里处)就发现河中的水体由清变浑,在未出现降雨的情况下,这可不是好兆头,要么是堰体过水,要么是堰体溃坝,我祈祷但愿是前者。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滑坡体竟将交汇的两江堵断,分别形成两个湖泊。幸运的是,主河槽中的滑坡体主要成分是黏土,且顺河槽长度达到了近800米,与原河床进行了衔接,减少了坡降。这样利用水流自身的冲击力可以将现堰顶小沟刷深拓宽,下泄上游流量,短期不致出现溃坝。

由于往上游去的公路被截断,并且被淹没,沿河岸往上游走是不可能的了。我们打听到,从下游左侧,通过青川县城,走近300公里的路程可以到达上游石板沟堰塞湖的库尾处前进乡。一路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垮塌的村舍,山体在山坡、河谷和公路上堆积。快,是不可能的,拦在公路上的大块石体近200吨,需要爆破才能搬走。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等待前方道路疏通。

到达前进乡已近下午18时。前方公路已被淹没。听说武警从广元运来的冲锋舟快到了,我们就原地等待。不巧的是,运送的大卡车太长,怎么也过不了疏通的弯段。经过联系,请来40多名子弟兵,才将两艘冲锋舟转运到另一辆车上,随后跑步跟车,将冲锋舟卸到指定位置。

我们处在河谷中,余震不断,就地住宿相当危险,于是退到一片稍大的开阔地,将车队顺路停靠。

老乡正准备吃晚饭,也请我们坐下,将自己刚煮好的稀饭让出。等大家走后,史光前组长硬将500元塞到不肯收的老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