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我想到

我看到我想到

当我坐着车飞驰在绵成高速公路的时候,我甚至都不敢相信,我已经到了四川,更不敢相信我接下来要去的地方竟然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绵竹的汉旺镇。

上午11点26分,我和水规总院的三位老专家(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林昭老先生,因为他今年已经79岁了)到了绵阳机场。已经有多少架直升机,我并没有顾得上去数,只是感觉人一下子进入了。

坐在身边的建管司汪安南副巡视员已经有些许的疲惫了,这是他在绵阳的第八天了。而此时我的感受?我说不清楚,有些疑惑,因为还有很多情况我不知道;有些期许,就像自己没有来的时候那样;有些担心,怕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负领导的嘱咐和同事的期望;更多的或者是兴奋吧,因为我真的已经到了抗震的一线。

中午12点10分,简单吃过几口饭之后,听说要去绵竹,我甚至都没有回自己的房间,直接在门口等待队伍的出发。

一路上的感觉怎么样?

我真的难以形容,当你看到倒塌的房屋时,你觉得自己能够龟缩在租来的不足10平米的房间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当你看到……我甚至没有勇气再继续想下去。

下午2点30分,我们来到了位于汉旺镇的白溪水库,一个土质坝水库。

身边的许多人,已经在这里呆了最少一个礼拜了,此时的自己对他们是多么的羡慕。因为他们能够为灾区做点什么,其实自己何尝又不是被同事所羡慕呢。因为自己知道很多同事都期望着来灾区做点什么。

白溪水库受地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是我在看过柏林水库以后得到的结论。因为后者的损坏程度比它厉害多了,地震甚至连水库立的碑都震倒了。

下午4点,我们来到了柏林水库。车还没有停稳就已经看到了柏林水库管理所的牌子,只不过,管理所也只剩下个门面了……

司志明老先生已经60多岁了,记得老先生上飞机的时候就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很好地休息,腰上的保护带明显地可以看出来。老先生的敬业精神令在场的所有人感动,在柏林水库的坝体上老先生一不小心竟然踏进了被塑料布所掩盖的,因为地震造成的裂缝里。幸好身边的人及时把老先生扶住,翻开裤腿,淤血清晰可见。或者此时你才能明白为什么老先生值得我们学习。

从柏林水库离开的时候已经快下午5点了,我们准备去汉旺镇(“5·12”大地震的重灾区)看看,随行的同志说地震发生后的3天时间内很怕地震,但是现在已经完全没有恐惧感了,他们说其实在今天中午12点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次余震了。

下午5点,我们来到了汉旺镇。

这里没有哭泣,这里只有一张张笑脸;这里没有惊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只是那些轰然倒塌的房屋和此时的场景有些许的不配。灾区的人民已经在慢慢摆脱灾难给他们带来的恐慌,希望他们赶快站起来吧,就像一路上看到的条幅写的那样——雄起。

6月8日,作者离开绵阳时,跟专家合影(右五为刘艳飞)

从汉旺镇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的5点半了,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但是既然他们能够挺然地站在废墟上,他们就一定能够重新来过。

到住处已经是晚上7点了,此时,饭已经没有多少了,不过却没有感觉到饿。

快8点的时候见到了马加。

异地相见倍感亲切,但是谈话的内容也离不开自己的感觉和怎么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离开“指挥部”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了,行驶在绵阳的街上,我想到些什么,我竟然不知道,此时的自己大脑好像一片空白,被惊吓了?被感慨了?被迷惑了……

绵阳街道上的行人不多,可能跟时间有关系。快12点了,夜真的要来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知道能不能睡一个好觉,战斗在这里的同事,你们已经几天没有睡过好觉了?

刘艳飞

原载2008年5月30日《中国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