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灾区,战斗不止

心系灾区,战斗不止

文县,山大沟深,经济基础薄弱,是这次地震甘肃省的重灾区。地震使该县13万人发生饮水困难,交通中断。文县水利人通过赊欠水利物资,组织职工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和临时性恢复受损的190处饮水工程,使失去家园的父老乡亲们很快吃上了水。

地震使甘肃省1241处农村供水工程受损,直接影响到297.8万人的正常饮水,其中98.6万人出现暂时性饮水困难。为使灾区群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上水,甘肃省水利厅及时筹措并安排重灾区乡村应急供水设施修复资金2200万元,向陇南市运送300台套抽水设备,帮助解决灾区群众的应急饮水问题。同时,派出9个工作组,连同市州水利部门派出的35个工作组一同奔赴灾区,指导灾区制定应急供水方案和应急修复措施。在受灾最重的陇南市,工作组通过采取临时从机井直接接供水管,从邻近水源用塑料软管临时引水,动员当地群众掏挖泉眼,组织人员和车辆向缺水地区拉水送水,增设抽水设备等措施,临时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目前,受影响的297.8万饮水困难群众中,已临时解决290万人的饮水问题。

面对300余名受灾职工及家属连续多日露宿在外,测量设施被毁,生活和生产面临极大困难的实际情况,甘肃省水文局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筹措下拨了150万元应急资金,维修水文监测设施,并安排购置49顶帐篷、40多套救生衣和一批生活急需物品运往水文工作一线。广大水文职工发扬克服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坚持不间断测报。在嘉陵江谈家庄水文站下游2公里处发生山体滑坡、河道堵塞、基本断面无法测验的危急时刻,测站职工立即在上游选择临时断面,抢测流量和河道蓄水量,为处置堰塞湖和震后防汛提供了准确信息和决策依据。

5月17日,甘肃文县突降暴雨,关家沟监测点成功预报了关家沟内关家山、朱家山两条支沟的泥石流灾害。预警点观测员和水土保持局干部在泥石流发生的10分钟内,紧急疏散人员30多人,机动车辆5辆,阻拦过往沟口车辆数十辆,过往行人数百人,700多名群众脱离了险境,及时的预报预警为抗震减灾作出了新的贡献。

6月2日上午,甘肃省水利厅再次派出工作组赶赴徽县堰塞湖现场,救灾工作仍在持续。

一切为了灾区群众,在灾难面前,甘肃水利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继续战斗……

汪栋

原载2008年6月7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