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排险 科学攻坚
这场战役的挑战是空前的。
灾难带来的损害,成为高悬的威胁之剑。而紧迫的除险期限,成为这把利剑上的时间刻度;不可预知的次生灾害,更有可能成为拨动这柄利剑的无形之手。
汛期来临,降雨纷至,人群集中,供水紧张,余震频发,电力中断,通信阻塞,环境复杂,地方水利部门人员与设备遭受重创……困难重重。
更何况,蜀道难。灾后的蜀道不但难以通行,甚至险到生死难料,设备和人员挺进几乎无路可循。
抢险救灾难度空前,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组长、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赶赴灾区指导工作。
在灾难面前,在困难之下,在生死关头,水利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出生入死。
孙继昌率德阳工作组多次考察一把刀、小岗剑下、小岗剑上和黑洞崖、木瓜坪等堰塞湖,一路滑坡不断,摔伤不下火线。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生死体验。他们说,一切为了灾区人民,现在,我们都是德阳人。
李坤刚率绵阳工作组连续徒步勘查堰塞湖和出险水库,在安县老鹰岩堰塞湖孤军被困95小时。老乡们说,从山里跑出来的人多了,不要命往山里面走的,却是头一次见到。
史光前率广元工作组实地勘查堰塞湖3处、高危水库近40座,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靠脚板和时间赛跑。他用“英雄”称呼每一名徒步到达现场的组员,可是说出来的话却是:“英雄们,趁光线还好,干活吧。”
邢援越率阿坝工作组,先后进入彭州市凤鸣桥水电站、汶川下庄水电站、茂县黄公坪电站等现场,在漫坝的危险中排查除险,在滑坡、飞石当中翻越高山。
杨淳带队的遂宁工作组,兵分两路,挺进震损水利工程,现场排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总有一些人,做出让人民记住的事;总有一些事,让人民记住这些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一切为了人民。
面对2000多座震损水库,全国水利系统140余位专家组成10多个工作组上来了,水利行业甲级勘测设计单位200多名骨干组成18个水库抢险加固设计工作组和1个设计指导组上来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辽宁省、河南省1200多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自带施工设备组成机动抢险队伍上来了……全部震损水库核查工作完成;风险评级和相应的应急抢护措施实施;应急抢险,抢险一座、排险一座、摘帽一座;震损水库责任制、群众转移避险预案,预测预报预警措施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改进泄洪条件,提高泄洪能力,确保度汛安全;加强与灾区各省政府的沟通、协调,组织编制灾后除险加固规划,确保汛后顺利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为尽快解除800多座水电站的险情,水利部紧急派遣水电工作组,会同电监会等有关单位,对岷江、嘉陵江、沱江上中游重灾区重要水电站险情进行实地排查。同时,指派长江、黄河、珠江水利委员会组成工作组赶赴重庆、陕西、云南、贵州等省(直辖市),指导、协助地方水利部门排查、分析、评估和处置水电站险情,制定应急预案和高危区群众转移避险方案,安排定点定时巡查,落实预报预警措施,督促地方政府公告出险水电站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针对出险堤防,水利部组织灾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了灾区堤防出险的具体情况。随后积极开展应急处理,进行跟踪督促和统计,对无法修复的隐患区域内人员全部实施安全转移,并落实防汛责任制。
目前,2473座震损水库无一垮坝,822座水电站全部除险,899段堤防无一决口,震损水利工程应急除险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以唐家山为主战场的堰塞湖攻坚战,也在激烈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