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灾民 紧急应对 凸显民生水利
紫坪铺水库位于都江堰上游,与汶川相邻,大坝距震中只有17公里。一旦大坝出现垮塌,将危及下游都江堰、成都等地数千万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5·12”特大地震时,紫坪铺水库4台机组全部停止运转。水利部副部长矫勇率第一个工作组第一时间到达紫坪铺水库后,看到坝顶明显震陷,坝顶一侧栏杆大部分震损,背面护坡明显拱起。矫勇当即决定在大坝现场指挥办公,一定要把紫坪铺大坝的情况搞清楚。
冒着余震的危险,工作组对大坝进行了现场查勘。经过查勘发现地震导致大坝产生明显变形。大坝混凝土面板与河谷接缝(周边缝)发生变位,二、三期混凝土面板大部分施工缝、部分结构缝出现不同程度的错台,大坝渗漏量有所增加,但大坝整体安全、稳定。
地震后的灾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随着上游到水不断增多,人们的心提了起来。
誓与大坝共存亡!这是当时紫坪铺所有水利人的坚定信念。
为保大坝万无一失,大坝现场指挥部当即决定:限制水库水位,将水位从830米降到820米;加密对大坝各个部位的监测;严密监测上游到水情况;抢修因地震受损的输电设备,尽快恢复机组发电。
5月16日,水利部工作组对震后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与评价。工作组综合安全监测资料和现场调查,初步认为,地震导致紫坪铺大坝局部受损明显,在目前水位下已有的监测资料表明,大坝整体上是稳定安全的。
5月17日19时52分,紫坪铺水库4台发电机组具备发电能力。按照调度要求,其中3台水轮发电机组开始运转,正式恢复发电。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组组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永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紫坪铺水利枢纽是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最重要的工程,水利部工作组求真务实,高度负责,业务精通,工作有力,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四川出现重大和较重险情的堤防已全部落实了责任人,震损水库的管护责任人、24小时值守制度、人员转移方案等也全部落实。1200多名专家和工程抢险队员正在紧张地实施应急除险加固工程。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水利设施遭到了严重的损毁,供水设施受到重大破坏,导致404万城市人口、575.2万农村人口出现了饮水困难。水利部组织国内外企业向四川灾区捐赠了330台(套)小型净水设备和发电机,组织企业紧急生产小型净水设备300多台并调配至四川。组织省外供水工程抢修队4支112人,配合地方通过抢修原有供水设施、新建临时供水设施和送水等措施,在短短十几天内迅速解决了529.4万人的饮水困难。从长江委、黄委、海委、淮委以及武汉水务局紧急调派5辆水质监测车,对成都、都江堰、彭州、江油、安县、绵竹、什邡、温江、宝兴、汉源等10个市县100多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