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乐安寺乡

夜宿乐安寺乡

跟预料的情况一样,辗转到达前进乡,用了4个多小时。17:30——出发后的11个半小时后,工作组抵达离石板沟堰塞湖坝体上游最近的下水地点。

在不到200米长的路上,隔十几米就有几块因地震震落的巨石,其中一块直径竟达10米左右,挡住了大半边道路。时间就是生命。专家们冒着山体随时可能滑落巨石甚至整体坍塌的危险,马上根据眼前看到的堰塞湖上游情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展开勘察。

“看那边!”循着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盛金保所指方向看去,对面山上一股轻烟正在升起——一些小碎石正顺着山体滑坡坠入湖内,发出“扑通扑通”的声音。紧接着,一次小规模余震袭来,对面山上大片浓烟升起,更大颗粒的碎石滚落下来,在水面上形成烟尘。

大家连忙后撤至较为开阔的一段路上继续勘察。据记者统计,在专家们勘察的一个小时内,仅这样的有感余震就发生了4次之多。

18:30,冲锋舟运抵前进乡,可就在专家们望穿秋水,等待冲锋舟下水前往石板沟时,运送两艘冲锋舟的大卡车被巨石卡住了。大卡车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鉴于这一情况,工作组决定借助解放军的力量帮助运送冲锋舟。接到请求后,济南军区驻河南某部火速赶来支援。在解放军的有力援助下,两艘冲锋舟经过2个多小时终于运抵目的地。

就在广元市水利农机局有关领导协调冲锋舟运送的同时,工作组正在离下水地点不远处的乐安寺乡寻找驻扎地点。此时夜色已浓,这里还没有恢复供电,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还时不时发生余震,只有远处山上几点光在余震里鬼火似的闪烁,耳边还有山石落地的声音。走在这条路上,说不害怕是假的。

乐安寺乡受灾严重,几乎见不到一处完好的房子,屋舍大部分倒塌。工作组一行7人步行来到一段灾民较为集中的街道上,向灾民了解受灾情况,并提醒灾民晚上一定注意安全,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这时,一位60多岁的大娘听说工作组一行是来解决水问题的,连忙把专家们让进自家棚子边的空地上,一定留下来喝碗白米稀饭。多次婉拒后大娘仍然坚持,说话间,把刚刚熬好的一大锅粥给专家们盛上,又熬了一锅。大娘跟老伴言语了几声,大爷出去了几分钟后,居然提回一小塑料瓶散装白酒。

此时空中已经飘起小雨,山里的温度不超过10摄氏度,下午炎热的天气下穿的短袖衫早已不能抵挡寒冷,湿寒阵阵袭来,从广元出发以来,工作组已有14个小时没有吃过一口热饭。见到热气腾腾的稀饭,专家们一口气就喝光了,几位专家又喝了几口酒,顿时一股暖意涌遍全身。

饭后,专家们坚持要给大娘饭钱,但无论大家怎么劝,大娘也坚持不要。五组组长史光前偷偷对大娘做工作:“您的家都被地震毁了,还把吃的给了我们,让我们怎么表达感谢呢。您一定要收着!”说话间悄悄将500元钱塞给了大娘。

到达灾区以后,发生的很多事让记者感动,水利人对灾区群众的爱,灾区群众对水利人的爱,因为地震汇成一股暖流,一直流淌在人们的心间。

半个小时后,协调运送冲锋舟的同志与工作组会合,当地乡政府特意把供值班人员住宿的简易地震棚让给大家休息。被褥一铺,用蛇皮袋布制成的帘子用图钉一钉,就是个不错的房间了。没过多长时间,“房间”内就传来此起彼伏的鼾声。连续工作已经15个小时,专家们真的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