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最危险处
由于道路损毁,信息搜集困难,几次派出的查勘小分队,都被大面积山体滑坡和上涨的河水挡在途中。弄清上游堰塞湖分布、规模、蓄水量、堆积物高度以及危险程度,进而形成方案,始终是工作组最紧迫的任务。工作组领导多次深入绵远河和石亭江进山口,马毓淦也多次出现在危崖高耸的山谷。
5月20日,得知有直升机飞绵远河清平乡空投物资,马毓淦不顾年事已高,要求去空中观察。那天下午,天空灰蒙蒙的,他同工作组组长孙继昌和德阳市水利局局长徐广渊搭乘直升机,近距离观察堰塞湖。因为能见度低,没有飞到清平乡上游,他很遗憾掌握的信息不准确。
5月21日上午,马毓淦又出现在徒步去绵远河楠木沟堰塞湖的沟谷。从绵竹市汉旺镇金鱼嘴出发,河谷里、公路上到处是滚落的巨石,公路变形,山体随时有滑坡危险。协助工作组进发的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同志不时提醒大家快速通过滑坡体。马毓淦说他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当时在潘家口工地,我们设计,同样是武警水电三总队施工。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所以没有什么好怕的”。
走了大约8公里,就到了绵远河第一级堰塞湖。大家攀爬到堰顶,前面被一片海子阻断,再也不能前进了。据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同志介绍,这个堰塞湖堰长160米,宽60米,堰高50米。
经目测,证实了专家先前的分析。马总建议,这个堰体由巨石堆积,长宽厚实,且是灰岩,下面有过水洞,不易溃坝,可暂时不用处理,但对清平乡附近的堰塞湖主张采取措施。当天下午,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同志即乘直升机空投清平乡,对清平乡堰塞湖实施了爆破。
毕业于河海大学前身华东水利学院的马毓淦,学的是河川枢纽与水电站建筑专业。在辗转灾区的途中,在会商信息的会议室,记者随时能从这位老水利人身上感受到那种科学严谨、求实奉献的精神。他总是说,有这个机会为灾区人民出点力,就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他还表示,作为一个水利工作者,不仅现在对地震中水利工程的除险要尽心尽力,对今后水利工程的恢复和加固,也要作出一些前瞻性努力。
胡争上
原载2008年5月27日《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