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灾害管理与公共巨灾保险
2025年10月30日
第一章 制度创新:灾害管理与公共巨灾保险
人类一直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自然灾害以难以预测、毁坏严重、发生瞬即、冲击剧烈而引发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巨灾风险事件的出现越来越频繁,造成各国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世界气象组织《2020年气候服务状态报告》指出,过去50年,全球共发生1.1万多起由天气、气候和水导致的灾害,造成200万人死亡和3.6万亿美元经济损失。有记录以来的灾害数量增加5倍,经济损失增加了7倍。[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2020年,因北美洲飓风和重大山火频发,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2100亿美元,超过2019年1660亿美元的灾损金额。2021年2月,美国自南部得克萨斯州至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寒潮,近1亿美国人受到寒潮的严重影响,至少37人死亡,约550万户家庭失去电力供应,得克萨斯州大面积断电,全州进入重大灾难状态。气候变化让自然灾害危害性与日俱增。
继2020年极端天气频现之后,2021年自然灾害仍大量发生。以我国为例,各地频繁出现高温、干旱、强风暴。5月15日,武汉出现极端强对流天气,突发的EF2级龙卷风(对应风速达到49米/每秒~60米/每秒)造成8人遇难,230人受伤,3568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197人,倒塌房屋28户86间,严重损坏房屋130户400间。7月20日,郑州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共造成292人遇难,其中地下空间溺亡39人,因洪水、泥石流遇难189人,房屋倒塌导致54人遇难。全市受灾人口188.49万人,市政道路损毁2730处,干线公路损毁1190处,农村道路损毁6415处,受灾村庄1126个,倒塌房屋5.2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2亿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失带来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