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灾害带来的重大影响

二、 台风灾害带来的重大影响

1.台风灾害损失分布

台风灾害不仅对全市产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对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和日常生活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失和困难。为了评估台风灾害对全市城镇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程度,根据2000年以来台风受灾户数或受灾人口数将影响宁波的台风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台风三大类。分类口径为:受灾户数1万以下或受灾人口50万以下为小型台风,受灾户数1万—10万或受灾人口50万—200万为中型台风,受灾户数10万以上或受灾人口200万以上为大型台风,得到的统计结果见表4-2。

表4-2 2000—2020年宁波市台风损失等级分布表 (单位:个)

资料来源:宁波市应急管理局

由表4-2可知,2000年迄今,共有43次台风影响宁波,台风到访频率高,年均发生率为2次,2001年甚至高达6次。不仅频率高,而且损失大,影响范围广。短短21年间,发生中大型台风的比例达到27.9%,其中大型台风“菲特”达到百年一遇的严重程度,宁波全市近一千万人口中,将近四分之一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34亿元。

2.“菲特”台风损失状况

“菲特”台风于2013年10月7日在浙闽接壤的沿海地区登陆,受台风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宁波市持续强降雨并造成流域性的重大洪涝灾害。据宁波市水文站监测,台风过程全市平均雨量达403毫米,其中余姚561毫米、奉化475毫米、鄞州454毫米、宁波城区418毫米。持续的强降雨使宁波甬江流域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流域性洪涝灾害,余姚、奉化、鄞州东南和宁波城区大面积长时间受淹,尤其是余姚城区受淹面积达到70%,最大水深达1.5米,多数小区住宅底层进水。宁波主城区全面停水、停电,交通、通信瘫痪,积水严重区域受淹时间长达6天。

据统计,“菲特”台风在宁波所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宁波市3万余家企业、248万余人受灾,7万余台车辆和27480间房屋受损,全市一半以上农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34亿元。截至2014年5月底,全市因“菲特”台风保险报案共计94506件,报损金额38.9亿元,报损金额仅为损失金额的11.7%。台风造成宁波33637家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27.12亿元,31561家企业不同程度停产停业。因“菲特”台风,宁波保险业已支付理赔款37.63亿元以上,涉及7.67万辆汽车,4900余家企业,2000多农户,10万多个家庭。余姚市受灾最为严重,保险报案49791件,报损金额22.12亿元,理赔21.66亿元。全市“菲特”台风保险理赔款37.63亿元,占报损金额38.97亿元的比例达到96.6%,赔款金额与报损金额超乎寻常的接近(见表4-3)。

表4-3 2013年“菲特”台风影响下宁波市和余姚市保险报案及理赔情况

资料来源:宁波市保险学会

“菲特”巨灾对宁波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各个保险组织在快速应对、及时处理和恢复灾后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令人惊讶的“宁波速度”的同时,也引发一些思考。从台风影响范围看,“菲特”台风既是一场百年一遇的大灾,也是对城市应急救灾能力的一场考验。如果处置不当,无法迅速及时做出理赔,受灾群众损失不能得到妥善处置,也极易引发群体性公共危机事件。如何利用好保险工具,为人民群众遭受的现实损失提供及时保障,能否结合政府和保险组织各自的优势,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开展救灾工作成为宁波城市应急救灾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受灾人口使得台风灾害在宁波地区符合巨灾和大灾的定义,台风灾害成为影响全市人民家庭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与此同时,台风巨灾也给政府救灾提出严峻的挑战。根据《宁波市民政志(1995—2015)》记载,有记录的台风直接经济损失累计高达767.47亿元,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然而,除了政府救灾,市民很少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损失。据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宁波购买商业家财险和意外险的人群比例分别为19.5%和16.8%,很多市民完全暴露在台风期间高发的家庭财产损失和人身意外伤亡风险之中,社会各界对提高城市灾害应对能力和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应对破坏性台风等特大灾害给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威胁,2014年11月,宁波市政府正式推出巨灾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