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理赔管理系统应用

三、 大灾理赔管理系统应用

巨灾风险承担离不开再保险公司技术支撑。宁波公共巨灾保险制度建立之后就与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保持密切联系。自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再保险行业首个巨灾研究专业平台至今,科技在巨灾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后续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又相继推出中再巨灾平台CRP1.0,为各个直保公司提供巨灾风险识别、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历史灾害回放、风险累积控制、在线会商等各种服务。2018年,中再集团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再产险成立了中再巨灾科技公司,通过引入科技因素,赋能巨灾保险。

台风洪水发生后,公共巨灾保险承保人在短时间内要及时处理大量报案,进行核灾定损理赔,容易因时间紧导致信息处理差错、理赔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借助总公司力量搭建了大灾理赔指挥系统,旨在通过系统化手段实现更加高效合理的大灾理赔指挥、调度和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物资浪费,实现防灾减损,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积累大灾领域的预警、指挥、调度、理赔经验、知识和相关数据,为后续承保和理赔业务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该项目通过贯穿灾前预警到灾时查勘,再到灾后分析的大灾理赔全流程,对大灾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上报,数据的采集、沟通、指挥、决策、业务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使用App、视频传输、电子地图等先进的工具达到业务与技术的有效结合,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大屏指挥、电脑端、手机端之间的交互,真正达到“防灾减损,资源配置,优化过程”的救灾指挥目的。指挥者能够在一个界面中快速直观地了解整个大灾理赔的总体情况,对外部环境、人员调度、资源分配有直观印象,并能够了解查勘、理赔、赔付等大灾处理情况,能够提供一手的现场资料,帮助领导进行决策。采用绘制灾情地图、水文地图、人员地图和物资地图等各类地图形式,直观地展示各险种灾情的分布,以及物资、人员的分配情况,并且通过对历年大灾数据的记录,给当次大灾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电脑PC端由大灾理赔的区域指挥人员、案件调度人员、数据管理人员、后台支持人员操作,大灾期间完成各类查勘任务的派发、查勘人员的管理、估损金额的统计、理赔物资的管理、宣传信息的传递等,确保大灾理赔工作的有效指挥和合理调度。手机App端由大灾期间的实际查勘人员(包括前期的风险查勘人员)使用,其主要功能为现场查勘信息的实时反馈、处理状态、资源需求的反馈等,并且同时具备疑难问题解答、同一理赔组人员沟通聊天等功能。指挥室可通过视频直接联系现场的查勘人员,损失照片等影像数据可实时上传。

灾前,防灾检查人员可依托大灾理赔指挥系统,根据系统事先导入的防灾检查企业名单,对曾遭受台风洪灾和地处低洼地区的企业、新的承保标的、产品积压、滞销的标的和可能有道德风险的企业(标的),地处低洼地区,容易受暴雨及积水影响的桥洞、隧道工地,邻近江、河、湖、海的水工项目等进行防灾检查,共同完成企业或工程项目的检查任务。灾后,大灾理赔指挥人员根据大灾理赔指挥系统展现的灾情信息,安排各区域理赔人员开展理赔工作,理赔人员依托系统,完成案件的查勘定损、灾情数据的统计上报等工作,确保理赔工作顺利完成。当大灾理赔指挥人员发布大灾预案启动指令后,所有人员依据分公司大灾预案内容要求,依托大灾理赔系统开展大灾理赔工作。在2017年“泰利”“卡努”台风,2019年“利奇马”“米娜”台风中,大灾理赔指挥系统在灾情展示、公告发布、案件调度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灾理赔指挥系统的使用促进了大灾理赔工作质量的提高,通过系统化手段使大灾理赔指挥、调度和决策更加高效合理,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物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客户满意度。此外,无人机、天线、卫星系统的运用,在保险风险评估中也常被用到。通过这些科技手段,人们可以获得灾前房屋建筑物的图像和影像数据,利用可操作性强的地理空间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作流技术,分析数据并优化承包和理赔,实现保险公司收益最大化。同时,利用机器学习和无人机图像,结合卫星和航空图像,以及各类历史数据,如历史天气等,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所在地建筑物的特征及未来理赔的风险。这些数据、图像和模型还能够被用来减少潜在的欺诈性索赔,提高理赔效率。其他科技手段也在巨灾保险中起了重要作用。如全球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能够识别和预测受影响的客户,提高服务精准性。基于云技术的操作和通信能够尽快恢复巨灾发生地的通信和网络设备,尽量减少业务影响。理算员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准确及时规划出救援路线,优先排序救援计划,提高救援速度。多点触控通信计划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够结合人工和数字理赔方法,避免遗漏索赔人,实现应赔尽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