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灾害保险中的应用
灾害保险的发展与灾害预警和监测过程中的高科技应用密切相关,科技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灾害保险的发展。气象灾害预报中的数据采集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宁波市汇集包括中国气象局、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等国内外六家主流气象机构的网格预报数据,对区域、流域、水利工程等关注对象未来的降雨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同时,接入实测雨情数据,快速评估、智能校正预报结果,促其愈发精准。宁波还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工程感知体系,对水库、河道、闸泵等区域安装传感器,全天候无死角地感知并传回降雨、水位变化等信息,为后续预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重要的支撑。精准的预报为防汛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极大缩减了堤防全线加高沙袋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了决策的精准度。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极端气候预测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端气候的预测是否准确对巨灾造成的损失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国际气象行业主要应用动力模式进行气候预测,预测范围只能局限于100千米以上的区域,无法实现精细化的预测。更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极端气候的预测中的运用将使得气候预测变得更为精确,从而推动巨灾保险定价的智能化发展。
高科技结合大数据使得台风灾害应对中的数字赋能效力初见成效。鄞州区政府应用大数据应用技术,在抗击台风“烟花”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21年7月,台风“烟花”到来前,鄞州区已接入2万余个视频点位、101个算法模型,以大数据联动公安、综合行政执法、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镇街等40多条线,驱动大数据为防台决策提供先发依据。台风“烟花”来临前,以大数据为“引擎”的鄞州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已梳理出288个问题并迅速解决。暴雨精细化预报预警平台率先精准预报“烟花”将正面影响本地,随后鄞州区对区内20条下穿通道全面清淤,4条积水高风险下穿通道附近安排强排车24小时待命;全区381名防汛责任人全部进岗履职,22支军警救援队、23支专业救援队、5支社会救援队伍,共1367人时刻待命。同时,向社会发布台风暴雨预警,在线对160余家物业企业下发防台预警,重点关注30余个易积水小区,对预警清单上的604个易进水配电房和易进水小区地下室开展拉网式排查。台风登陆前后,2万多个点位的视频摄像头密切监视台风“烟花”动向和水情雨情,及时向相关部门传送实时数据,迅速恢复受台风影响区域的小区及供电所供电。在电力线路故障排除中,无人机、5G通信和电力机器人为快速抢修供电提供技术保障。大数据精准靶向预警防控使政府部门的决策更精准更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汇总的信息,7月20日,鄞州区及时启动江河预排,成功放低河网水位0.4米,7月22日起又及时启动25座水库预泄洪,于台风登陆当天(25日)关闸全力拦蓄洪水。河网预排和水库预泄洪为台风登陆带来的充沛雨水提供了充足的预留容量(表4-14),不仅大大缓解了城区内涝隐患,而且有力维护了供水企业的经济利益,使台风应对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表4-14 2021年台风“烟花”登陆前后鄞州区三大水库蓄水量变化 (单位:%)

备注:(实际量/控制量)
资料来源:应于波,胡鸽,陈时飞:学习强国,宁波学习平台,《区县新闻:“烟花”台风“引爆”鄞州防台数据战》,2021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