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语言学
2025年10月24日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语言学
在中编的分析中,我们对语言学界批评颇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身处于语言学界,对其中情况比较熟悉,熟悉就更容易挑刺,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局外人”的角度看,我们也确实感到在中文危机这样一件大事上,语言学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首先,语言学界负有研究语言文字理论、指导语文实践和应用的重任。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语言学界的前辈们也确实是如此想、如此做的,但“文化大革命”以后,随着西方语言理论的全面输入,语言学界许多人越来越醉心于索绪尔提倡的“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远离现实,远离应用,以不食人间烟火而自豪。你若问他研究语言学理论的目的是什么?他会回答你是为了理论自身。在那些人看来,语言文字应用的种种问题都与他无关。其次,是我们在前面反复说的,语言学界缺乏反思精神。你若问他20世纪语言研究取得过什么成就,他会谈得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但你若问他20世纪语言研究有什么不足,他会不知所措,至多回答你“面还不够广”啦、“研究还不够深入”啦、“对国外理论引进介绍还不够”啦这些不痛不痒的话。因为语言学界很少有人肯从历史和哲学角度深刻进行反思,大多数人对中国语言学研究怎么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不管是好是坏)也一无所知。在这样情况下,要指望他们的研究能深刻指导实践也难。比方说,对于相信汉语唯有实现拼音化才有前途的人,你能指望他对汉语汉字的电脑化、信息化作出贡献吗?因此,中国语文的危机实质上也是中国语言学的危机,解决中国语文危机的过程也是中国语文研究升华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否则的话,中国语言学将永远没有在世界语言学上的独立地位,只能成为西方语言学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