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韧性重塑: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实证研究》简介
《职业韧性重塑: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实证研究》这本书是由.张婉莉著创作的,《职业韧性重塑: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实证研究》共有124章节
1
序 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大思政”战略定位和工作格局的正式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其全新的视野、思路和目标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
2
目录
目 录 序 言 述评篇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多元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比较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亟待实证 二、教师...
3
述评篇
...
4
第一章 导 论
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程,历经发轫与挫折期、恢复与发展期、改革与拓展期[1],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日渐完善,正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
5
第一节 研究缘起:多元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比较
...
6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亟待实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
7
二、教师教育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应聚焦“元”能力
目前,有关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研究是学术界的主要兴趣之一。辅导员“专业化”侧重于队伍的专业培养和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基础;而辅导员“职业化”侧重于队伍的稳定...
8
三、心理健康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亟须循证
积极呼吁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声音更多来自实践领域,而学界主要以学理性分析来回应之。截至2022年2月10日,在中国知网检索“高校辅导员”并“心理健康”...
9
四、职业韧性视域: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兼具整合性与实践性
职业韧性是心理韧性在工作与组织情境中的延伸构念,旨在揭示员工遭遇不良职业事件时/后如何恢复身心健康和生产能力的心理机制。职业韧性是最具生态价值、整合性与实践性的...
10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11
一、理论价值
第一,本书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以及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及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
12
二、实践价值
第一,职业韧性视域下的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研究极具生态实践效力。 研究证实,职业韧性能有效反映员工的可雇佣品质。这是因为,职业韧性既是以解决真实的职业实践问题为目...
13
第三节 职业韧性研究述评
...
14
一、职业韧性内涵研究
(一)职业韧性研究缘起 经济全球化所伴随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伦理观念的变革,加剧了组织领域人才争夺的复杂程度,“为人才而战”应运而生。组织要考虑如何给员工...
15
二、职业韧性测评研究
职业韧性评估不仅是学术界也是组织/管理界最关切的核心任务。可靠的、有效的测量工具,使得职业韧性的系统分析、预测和控制变得可行。本研究对现有国内外适用于职业/工作...
16
三、职业韧性影响研究
最近十多年来,辅导员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角色超载、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严重。如何在这样一个高期望、高压力与高挑战的环境中,使辅导员保持持续的职业热情、工作动...
17
四、职业韧性干预研究
有关职业韧性的干预、开发与培养,是组织与管理界的理论研究者、实务研究者和实践者应用者们最关切的问题,亦是韧性研究的初衷与最终诉求。比如,国内贾晓灿等人(2013...
18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19
一、研究路径
本书按照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的“理论模型→测量模型→测量工具→影响作用→影响机制”等研究任务,系统深入地回答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韧性...
20
二、研究方法
“研究就是对事件、现象、关系和原因做出解释。”一切理论变革都首先依赖于对其研究方法的变革,只有研究方法的科学更新,才能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大突破。论文在坚持...
21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22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基于文献研究述评,构建本书的理论基础框架。拟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韧性思想与自我调节智慧,以职业韧性的因素-过程整合...
23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一)研究视角创新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是自该学科建立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却极其匮乏。本书以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为研究对...
24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韧性,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韧性思想,以职业韧性的因素—过程整合理论为核心,结合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理...
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活动观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个体的人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诸多思想和理论,诸如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与价值,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
26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本书将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三个主要理论,来指导辅导员职业韧性的研究工作。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 1.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
27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性思想
人的现实本质统一于社会关系之中。马克思的著名论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即揭示出人之为人的特殊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人的现实本质统一...
28
三、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观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特征。如何让科学理论走向实践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关键环节。著名学者张耀灿先生(...
29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韧性思想
心理韧性是一个兼具文化一般性与文化具体性的构念。国际心理韧性学者明确指出,文化是探讨心理韧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克劳斯·埃勒斯(Clauss-Ehlers,20...
30
一、儒家“进取”的韧性观
儒家文化始自《周易》,后继《大学》,创立于秦汉时期。儒家文化关注人在现实中的价值实现,强调个体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达到“道”的完善,其所推崇的自强者,拥有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