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叙事性反思
叙事性反思,主要借鉴心理韧性的叙事治疗方法。后者是在后现代思想影响下,基于叙事理论,对心理求助者的韧性进行干预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要明白什么是心理韧性的叙事治疗,首先需要知道叙事治疗是什么。
叙事治疗指通过适当的语言,干预心理求助者的生命故事,帮助其找到遗漏或忘掉的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借此挖掘心理求助者的潜能,助其重构生活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叙事治疗是一种世界观、认识论或处事之道。
叙事理论认为,人的问题是在特定历史文化情景中,在人与人的互动中,主体建构的一种叙事,而非个体固有的客观实在。因此,心理干预的关键,不是去找寻问题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改变心理求助者的生活叙事,帮助其重新建构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态度。
叙事理论认为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是因为个体的叙事与主流叙事的关系出了问题。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这些意义决定了各自的生活方式,但多数情况下,人们意识到的意义并不是自身赋予的,而是受制于社会主流叙事通过其权力运作而赋予的“规范”,在规范的约束下,叙事陷入僵化的结构,并以此为蓝本,对自己的生命故事进行诠释。当个体的实践经验与主流规范赋予的意义冲突时,问题便产生了。叙事治疗就是帮助当事人解构这种僵化的主流故事,重建当事人真正希望的、具有个人力量的故事。
职业韧性叙事工具,就是辅助当事人讲说职业生活故事,挖掘当事人叙事中的素材,使当事人更加了解自己及其所处的职业环境,并在讲述过程中探寻和建构出新的意义。
职业韧性的叙事性反思,主要围绕“我的职业韧性故事”与“我的职业韧性支持网”这两个主题促进自我反思。
当辅导员反思“我的职业韧性故事”时,建议围绕以下问题来展开:
当辅导员反思“我的职业韧性支持网”时,建议围绕以下问题来展开:
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的个人反思和个人对话,会有海量的素材和信息,反思者要避免淹没于其中,建议围绕以下议题来聚焦对自身职业韧性的叙事性反思。
议题一,建构自我叙事,界定问题。
议题二,解构风险逆境,问题外化。
议题三,丰富特殊事件,重构故事。
议题四,他人参与见证,强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