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低复原力者的职业韧性特点

三、高、中、低复原力者的职业韧性特点

为了比较高复原力组、中等复原力组、低复原力组的辅导员在职业韧性上的差异,首先做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17),三组复原力水平的辅导员在职业韧性八个分量表得分以及总测验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至于到底是哪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还需要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

表4-17 高、中、低复原力组的辅导员在职业韧性上的差异比较

事后多重分析结果显示,辅导员的职业韧性总分与压力应对的初始反应IR因子得分,在三个复原力组之间两两差异均显著。三组辅导员的韧性总分和IR因子分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高复原力组>中等复原力组>低复原力组。随着复原力水平的升高,辅导员的职业韧性总水平愈高,韧性特征愈明显。那些复原力水平愈高的辅导员,在遭遇重要的职业压力事件时,应激初始反应水平愈高,该特点符合应激与适应的倒“U”型规律,即适度的应激或焦虑状态才能让个体获得较佳的适应结果,而焦虑度太低或太高都会显著削弱人的适应性。三组辅导员的IR均值处在“2分”至“4分”之间,都在中等取值区间之内,当面对职业逆境时,那些应激初始反应水平越高的辅导员,他们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可能越好,越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逆境适应结果,达到较佳的复原力状态。

高复原力组的社会支持资源OSR、个体情绪特征PC-A、个体行为特征PC-B、情绪自我调节过程SRP-A、情绪自我调节过程SRP-B、情绪自我调节过程SRP-C等6个因子的分数,显著高于中等复原力组和低复原力组,而这6个因子得分在中等复原力组和低复原力组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高复原力组的个体特征PC-C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低复原力组,但与中等复原力组无异。这说明,具有高复原力的辅导员,在面对或身处重要的职业逆境时,他们的职业韧性资源最丰富。在个体层面上,他们拥有较高的情绪类和行为类的韧性资产。在人—环境相互作用层面上,他们亦具有完善的自我调节力资源,同时,他们还能获取最多最有效的社会支持。所有这些韧性资源最终促使高复原力的辅导员表现出鲜明的职业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