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效社会支持力
社会支持是维持良好情绪体验的关键因素,也为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能明显缓冲重大应激的消极作用。高质量的职场人际支持,并非给当事人事无巨细的指导,而是只在其需要时给予其敢于实践的机会与心理支持。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显示,积极的、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促进新教师的学校适应力,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同感和信心,是教师克服困难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社会支持具有“社会治愈”力,通过为个体赋能来增强其职业韧性。社会支持资源则兼具情感支持功能(使人自我感觉良好)、认知支持功能(使人身处逆境而不孤单)和工具支持功能(为个体提供问题解决的工具和策略)。诸如积极寻求家人、朋友与同事的倾听、同理与智力支持,通过人际支持增强自身的积极心态与自我控制,这些被证明是社会支持预测韧性的起效因素。
高质量的辅导员社会支持资源主要来自三方面。其一是社会各界对辅导员职业身份和专业价值的认可和理解;其二是高校主动变革给予辅导员最大化的、多样性的、个性化的组织支持;其三是辅导员拥有丰富且高利用度的人际支持系统。
加强辅导员人际韧性资源质量,就是要发挥社会资源聚焦策略,做到社会+高校+个体三管齐下互促共建。一方面是要辅导员充分认识到人际帮助对个体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第二是辅导员要积极开发自身职业生活中的社会资源;第三是辅导员要提升对其社会性资源的主动利用度。
高校组织可以通过构建长期的、稳定的、浸入式的辅导员互助团体达到一箭三雕之功效,而且可以尝试借鉴博根职业韧性档案反思法构建该团体。该法采取团体工作方式,利用团体心理咨询原理和职业档案干预法,通过指导团体成员挖掘、整理、分析和重构与其职业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局限、资源、优势与潜能等有关的档案信息,提升工作意义感和效能感来增强成员的职业韧性。
具体应用于加强辅导员人际韧性资源质量这一目标来讲,每次人际韧性档案法干预的团体工作可以借鉴结构式团体咨询模型,答题包含三个环节:
环节一,构建分享式团体。主要的目标和任务有:
(1)营造轻松安全的团体氛围,激发参与动机,培养团体感,鼓励积极分享。
(2)指导辅导员如何收集社会支持类韧性资源的档案素材。
环节二,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团体分享会。主要目标与任务有:
目标一:协商团体工作规则与目标
(1)成员之间就研讨会的工作规则展开充分讨论,争取最大化达成共识。
(2)在职业逆境与职业成功的语境中,探讨人际支持的意义和价值。
(3)明确团体工作的目标,理解人际韧性档案制作的目的。
目标二:分享展示人际韧性档案素材
(1)分享各自搜集人际韧性档案素材的做法。
(2)展示、讲解各自所搜集到的人际韧性素材。
目标三:分析研究人际韧性档案素材
(1)分析自己所搜集到的人际韧性素材性质。
(2)指导成员对人际韧性素材进行分类。
(3)鼓励成员个性化、多样性地呈现自己的人际韧性档案。
目标四:促进反思
(1)引导成员观察和反思该人际韧性素材研讨过程,觉察彼此所表现出的自我反省力。
(2)引导参与者从时间维度反思自己人际韧性档案的变化。
(3)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帮助辅导员更有方向的自我反思。
环节三,鼓励行动
(1)鼓励辅导员践行计划,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和策略。
(2)鼓励成员在每次团体工作之后积极联系,给予彼此支持和反馈。
建议每两个半月做一次人际韧性档案法的团体干预,监督其践行档案反思法的进展情况,也可以针对焦点群体开展单次团体干预,帮助辅导员切实提升其人际韧性资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