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辅导员职业角色与职责

一、明晰辅导员职业角色与职责

辅导员具有多重角色,是逐渐演变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后,辅导员的工作逐渐增加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有九个方面的工作职责: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

有研究(2021)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统计工具,选取了1513篇有关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文献研究,对这些文献进行关键词共性分析,整体性的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研究主题及其演变趋势,其中排名前20的辅导员角色关键词见表6-1。

表6-1 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高频关键词与中心性统计

关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存在多种表述。首先,从大学生心理需要的角度分析,辅导员角色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者、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协助者以及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后的关注者。其次,从时代要求的角度分析,辅导员角色随时代内涵改变而发生嬗变,在“大思政”格局下,辅导员是学生思想发展的引领者,是“大思政”格局践行的核心者和“思政+”模式的整合者;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辅导员是“三全育人”的协同者、主动开拓者和整合者。最后,从国家政策要求角度分析,高校辅导员有“八大角色”,分别是政治引路者、思想引领者、文化塑造者、道德示范者、事务管理者、心理咨询者、教学创新者与专业研究者。

不难看出,在角色丛视域下,从以上三个不同角度分析辅导员的角色现状时,角色冲突显而易见。角色冲突有角色内冲突与角色间冲突之分,角色内冲突是由于不同群体对辅导员角色提出了不同要求时,致使辅导员因为难以同时满足这些角色要求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冲突。角色间冲突是由于诸多角色所要求的立场、职责不同甚至冲突而造成的。而且辅导员体验到角色冲突亦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有研究表明这种角色冲突不仅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而且也危害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可见,多角色冲突是辅导员职业活动中重要的慢性应激源,而这种性质的应激状态对辅导员造成的压力堪比急性的重大应激事件。因此,培养辅导员的职业韧性,应从明晰辅导员职业角色这个应激源头来着手,而该问题的解决亟须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需要学界给出更好的研究探索。

开展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既需要直接的经验归纳总结,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更需要整合多学科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基于模型建构与数据验证进行系统性研究,为政策明晰辅导员角色提供研究依据。同时探索辅导员角色管理和角色困境应对的实践策略,切实缓解辅导员的角色负荷,降低角色压力,通过更有效的干预辅导员的职业应激源,助力该群体职业韧性水平的整体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