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经济

一、海洋经济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海洋经济的概念就由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和许涤新在197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随着后续学者的补充研究和这一主题的深入发展,这一概念有了质的变化与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其概念的界定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经济体系由附属转变为同级别。如《海洋经济学》中朱竖真所说,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1]

(一)海洋产业简述

海洋产业可统称为一类活动,包含人类开发、使用和保护海洋等活动。作为海洋经济结构中的主体,这是海洋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以及关键指标。2007年6月,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以及中国大学联合起草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作为标准(GB/T20794—2006),这也是第一个我国对海洋产业分类的标准,该标准对我国海洋产业部门进行了明确分类,将有相关性统计指标的统计口径进行统一,在本文中,进行了三次产业分类。

(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对海洋资源适度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海洋生态系统得到维护还远远不够,只有不断提升海洋资源利用的水准且全面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将海洋资源、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主要特征体现如下:

(l)持续性 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性是海洋经济发展首先要强调的。此外,还要摒弃“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三高特征,且重点关注海洋经济长久的发展与应用,不能为了眼前的高速度而放弃未来的长期发展,也不能为了暂时性利益而不顾后代的发展愿景。

(2)公平性 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平等性主要体现为代内和代际平等。代内平等注重当代所有人的机会平等,贫穷的人与富有的人享有同样获利的权利,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代际平等则强调当代人在利用海洋资源时要考虑未来的资源存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保证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与当代人平等,并结合持续完善的制度以及技术革新使有限资源在每一代人之间科学合理分配。

(3)高效性 规模的盲目扩大是低效的,海洋经济的高效发展才是应引起重视的。同时,还要达到产量高、效率高以及耗能低的发展要求,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

(4)限制性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生态因素的限制性以及资源环境的制约性,这是最基本的。由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多重性,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在考虑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