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关系研究
随着人口增长,进而带来陆地资源短缺和陆域开发空间日益饱和的问题,而有效缓解这些问题的措施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海洋这一广泛分布的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与陆地资源的统筹规划与安排,这是我国社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2011年,我国颁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启了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纪元。2013年,我国又在全国上下开展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活动,沿海各省市不再盲目关心海洋经济增长的数字有多少,而是更加注重海洋的开发质量和经济效益如何,这种新的政策变化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以创新带动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其经济发展活跃,创新能力高,这两个区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海洋经济在其综合经济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因此,这两个地区海洋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也推动了我国海洋经济的整体发展。长三角地区位靠东海,珠三角地区毗邻黄海,拥有辽阔的海域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长三角区域的旅游资源优于内陆地区,例如松软的滩涂、清凉的浅海以及数量众多的港口等;珠三角区域除了拥有上述自然资源和景观的同时,还因与香港和台湾仅一海之隔而享有合作发展的优势机会。从经济的总量规模来看,2012年,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海洋生产总值分别约为1.54万亿元、1万亿元,而全国的此项数据指标约为5万亿元。由此可见,这两个地区的海洋生产总值分别占比全国的30.8%和20%,合计起来已超过全国的一半。由此看来,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海洋经济区域发展增长极,联动周围经济区域共同形成了沿海地区“3+N”的产业布局模式。但是,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所伴随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拥挤、资源不足等现象的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海洋产业也出现了不良的竞争模式、低效的资源利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规划不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这对海洋经济的结构调整来说是不利的,甚至还会使得海洋污染进一步恶化。因此,合理配置海洋经济要素的流动以保证生产要素流向各自适应的区域,加速海洋产业集聚从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进程,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我国逐渐走入了新时代,我国的海洋经济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同时,具体采用何种经济发展模式还尚未明确。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要大力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并要尝试了解相关的作用机制。因此,查阅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相关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