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陆海统筹进程,推进海陆产业协调发展

七、加快陆海统筹进程,推进海陆产业协调发展

推动陆海统筹空间体系的完善。协调陆海域开发,加强海岸与海岛的开发建设,形成保护海洋新格局。对于海洋经济,应该促进其与陆域经济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发挥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的带头作用,促进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的共同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计划地向海洋科技倾斜,使得科技要素成为引领海洋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各产业的共同发展,打通陆海产业齐头并进的通道,构建和完善海洋产业的产业链。对于政府部门,应该对陆海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重视与支持,完善陆海产业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提高海陆产业的管理效率,加快立法建设,为陆海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1.精品钢铁

有序推进钢铁产能向临港集聚。充分发挥临港优势,依托现有钢铁企业承接产能转移。打造曹妃甸、乐亭、丰南三个沿海临港精品钢铁基地。首钢京唐公司近期建成1500万吨规模,根据曹妃甸区产业布局,结合部分县区钢铁企业整合搬迁需求,适度承接产能转移。河钢集团唐山中厚板公司目前已在京唐港形成300万吨规模,近期重点推动实施宣钢搬迁、唐钢搬迁。

大力发展高端钢铁产品。大力发展高端精品钢材,加快开发能源用钢、海洋工程用钢、汽车板材、家电板材、铁路用钢等高端产品,着力打造钢铁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成套设备、金属制品、金属家具、包装制品和汽车零配件等耗钢产业。

促进钢铁产业绿色化发展。以低碳、清洁、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钢铁行业环保治理专项行动,按照严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的标准实施治理,提升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水平,实现环保、设备、产品、技术、效益的多赢。按照纵横钢铁创造的国内一流超低排放标准,对钢铁企业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依托河钢乐亭临港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点,整合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打造国家级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2.现代化工

打造现代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以原油加工和轻烃加工为主线,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重点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碳四、碳五产品链条,着力打造多产业集群循环发展的大型现代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环渤海区域原油、天然气储运中心,中国北方地区化学品贸易集散中心。重点建设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发展原油(凝析油)加工和轻烃综合利用,推动石化下游产业项目集聚。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链,利用乙烯、丙烯、芳烃等资源生产下游产品,重点引进大宗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工原料项目;利用碳四、碳五资源进行深加工,重点引进工程塑料、合成橡胶、特种纤维等化工新材料项目以及各类精细化工项目,打造世界级高端助剂产品生产基地。

打造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以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海洋化工产业基地为龙头,进一步完善“盐—碱—氯气—四氯化钛—海绵钛”“盐—烧碱—粘胶短纤维”“氢氧化钾—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气相二氧化硅”“氯气—有机硅—有机硅下游产品”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链,逐步延伸“氯气—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等产业链,打造以盐碱为龙头,以有机硅、海绵钛、三氯氢硅和化学纤维为主要产品,以两碱一化为基础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大型海洋化工基地,以三友集团为龙头,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配套,重点推进浓盐水综合利用、海水提钾、制盐、溴素、钾肥、镁盐等项目,形成以原盐、纯碱、化纤、氯碱、有机硅“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化工园区。依托南堡开发区,打造中国最大的硅材料产业基地和世界级纤维素纤维生产研发基地。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着力延伸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甲醇系列产品等三大煤化工产业链条,推进煤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以中润、中浩为龙头,充分发挥资源、市场、区位等优势,大力推进化工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曹妃甸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加速煤化工下游产业链延伸,重点引进焦油深加工、煤制醇醚及烯烃芳烃、新型防水建材、PVC 复合材料、煤化工产业创新研发等项目,打造新型煤化工循环产业链。

3.装备制造

推动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构建涵盖设计、研发、制造、服务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临港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打造临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港口和精品钢铁基地优势,以大型装备、共性基础装备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港口机械、船舶修造、建材机械、大型环保设备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打造北方沿海地区大型临港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强化产业跨区域对接合作,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发展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重点产品,做强京津高端装备共性支撑功能,重点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

培育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引进培育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鼓励现有临港装备制造企业逐渐向海工领域拓展,重点发展港口起重装卸、海洋化工、海上风电、海水淡化、循环冷却及海水脱硫等海洋工程装备,积极发展海洋工程实验(试验)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安装调试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积极发展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水下生产系统、钻具制造、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等关键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