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一)海洋分布
英国是濒临北大西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大不列颠群岛,这个国家有60多个县,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在不列颠群岛中,是英国的一部分,国土面积共24.36万平方千米,在东部和南部以及部分西部,英格兰与海接壤,与南部的法国被英吉利海峡隔开;英国海岸线漫长,总长约18 000千米。
(二)海洋资源
(1)渔业资源 英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在陆地周围有面积宽广的大陆架,其水深均不足200米,面积约为49万平方千米。由于大陆架充足的分布情况,就使得英国海岸适宜发展鱼类养殖和渔场捕捞的产业。英国的北海渔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要素禀赋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它处于北大西洋西风漂流与北极的东格陵兰寒流交汇的位置,由于寒流、暖流共同聚集于这一渔场因此会使得海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地由深处向表层涌出,因此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鱼产,主要盛产鲱鱼、鲭鱼、鳘鱼、鳕鱼等。
(2)海洋油气资源 世界著名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便是英国的北海油田,还有一些其他较小的油田也分布在北大西洋周围,截至2017年年末,英国大陆架已探明油气达到54亿桶,潜在储量75亿桶。除了油气的丰富储量,英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每年也会输出大量的天然气。第一个天然气田位于北海英国大陆架,其类型为伴生天然气田;第二个天然气田临近北海荷兰边界南部的油气盆地;第三个天然气的产区位于爱尔兰海。
(3)海洋能资源 英国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英国历来比较重视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极大的政策便利以及资金支持,加之天然的自然条件优势,所以其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也较为领先,离岸风能、波能和潮汐能的开发利用都得益于其所在的海上风力大、持续性较好。根据2017年的最新评估数据,到2030年,英国海上风能的总资源量超过19太瓦(离岸5海里至专属经济区界线),可利用资源量超过5太瓦,两项指标均远超排名第二的爱尔兰。在海洋能方面,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资料,英国潮汐能和波浪能资源分别占到全欧洲的50%和35%:可以利用的潮汐能和波浪能(含潮流)资源分别在25~30吉瓦和30~50吉瓦之间,若全部开发,可以满足英国20%的电力需求。英国的海洋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英格兰的西南部(康沃尔、索伦特以及怀特岛)、威尔士以及苏格兰的高地和海岛地区。
(4)港口资源 英国海岸线曲折,期间良港密布。作为一个岛国,英国对港口有很强的依赖性,港口作为英国最重要基础设施,数量众多。目前,英国有各类港口650多个,其中拥有超120个商业港口,承担了英国95%的国际货物贸易运输(2017年全部货物运量为4.82亿吨,其中国际货物运量约为3.84亿吨),完成了大量客运服务(2017年全部客运量为6500万人次,其中国际客运量约为2200万人次),此外,还为100多万的各种船只及水上运动设施提供靠泊服务。港口对英国经济的直接贡献约年均17亿英镑,综合贡献约54亿英镑,提供了2.4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增加了3.5万个就业岗位。比较著名的港口有伦敦港、南安普顿港、费利克斯托港、泰晤士港、利物浦港、曼彻斯特港等。
(5)滨海旅游资源 曲折的海岸线,特殊的地貌,各种岛屿超过1000个,孕育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英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使得很多地处偏远的海滨和岛屿上,也有居民定居并保持了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因此,英国的滨海旅游资源既数量丰富又充满魅力。资料表明,英国拥有的滨海度假地达到数百个,可供游览的海滩数百个,各种海边小镇、 渔村、港口也是星罗棋布于沿海地区。现已得到较好利用的滨海旅游资源,仅英格兰就有滨海度假胜地39处、海滩95处、沿海小镇163个、沿海地标性景点47个、港口和渔村26个。英国历史悠久,也孕育了很多承载着文化记忆的著名景点,如白金汉宫、伦敦塔、伦敦大桥、大笨钟、温德米尔湖、格林尼治天文台、圭内斯郡爱德华国王城堡和城墙、海德公园、达勒姆大教堂和城堡、议会大厦、斯塔德利皇家公园和喷泉修道院遗址、布莱尼姆宫、大英博物馆、圣马丁教堂、西敏寺、爱丁堡的新镇和老镇、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
(三)海洋经济
作为岛国,英国拥有发展海洋产业的先天优势,作为传统海洋大国和强国,应该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历史传统和雄厚基础。在欧洲各国中,英国的海洋经济规模最大,2017年英国海洋产业增加值361.11亿欧元,占到了欧盟的20.1%。海洋产业中,2009年到2017年,英国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港口业排名前三位,占全部海洋经济增加值的80%,近年来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占比有所下降,海洋港口业占比有所增加。
近年来,英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缓慢增长,2017年达到27.78亿欧元,比2009年增长了35%;英国的油气业总体呈现下滑趋势,近年来已经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的净进口国,但其对英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意义,英国仍是欧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第三大天然气生产国,海上油气生产满足了本国2/3的油气需要,46%的能源需要;英国的海洋运输业竞争力虽然不复从前的辉煌,但与国际航运相关的保险、仲裁、咨询等航运服务业兴起,伦敦发展成为全球的海事服务中心城市,占据了全球海上交通运输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英国的造船行业,目前主要的竞争力表现在船舶研发与设计等方面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滨海旅游业是英国海洋经济中第二大产业部门,2017年增加值为81.14亿元,人均增加值逐年增长;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领域中,英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其海上风能、波能以及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程度也居世界前列,2018年英国波浪能和潮汐能的装机容量已达到了20.0毫瓦,实现发电量8.32亿瓦时。
英国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兴起、衰退、转型、替代的逐渐演变过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船舶研发与设计、航运保险与仲裁、船舶租赁与融资、海运信息服务、海事管理等服务业兴起,占据了国际海洋运输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装机量和发电量世界第一的海上风电业以及海洋能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教育业、离岸海水养殖业,这些新兴的产业也占据了全球领先的位置。
政策方面,英国拥有较为完善的机构和海洋政策,2009年制定了《海洋与海岸带法》,2010年成立了“海洋管理组织”,改革海洋管理体制,2011年公布了“海洋政策公告”,制定海洋规划和政策,2019年发布“海事2050”,提出了港口建设的发展目标及英国政府在短期、中期及长期应该采取的措施,在行业发展、建设许可、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等方面制定较为完善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