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洋经济特征
(一)区位特征
河北省毗邻首都北京,东与天津毗临并紧傍渤海,其海岸线总长487千米,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越区位条件——“两环”(即环渤海、环京津);东南部、南部紧靠山东、河南两省;西有太行山与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则与辽宁接壤。由图9-1可知其沿海地区包括唐山、秦皇岛和沧州三市。

图9-1 河北省海域地理位置示意图
(二)海洋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目前,河北省较齐全复杂的海洋产业链体系已初具规模,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水产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为支柱产业,其带动经济作用十分明显,年均增长速率为12.7%,同期的海洋经济增长速率则高出河北省整个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河北省海洋产业包括旅游、海洋水产、海盐、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海水的综合利用、近海油气勘采及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利用等,发展规模十分迅速,海洋产业产值从1996年的56.5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6亿元,年均同比增长23%,大大拉动了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使得海洋产业有了更快的发展,拥有了更加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前景。
(三)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明显
河北省境内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贫富差异性,这极大可能与海洋区域环境的资源丰富程度以及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由表9-1可以看出,在河北海洋经济总量中,秦皇岛市占高达52%,明显高于唐山市和沧州市的30%和18%。其中,分析可知,秦皇岛市有绝对优势的产业分布在海洋交通运输、滨海特色旅游、海水利用和海洋船舶制造等方面,尤其是海水利用和海洋船舶制造方面。唐山市则在水产、海盐和海洋盐化工海洋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所以,以秦皇岛市为首的海洋经济开发程度明显高于唐山市和沧州市。
表9-1 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在河北海洋经济中的比重(2018年)

(四)海洋科技应用取得一定进展
河北省不断认真贯彻“科技兴海”战略,不仅加大在海洋科技方面的投入,着力在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工程、海盐加工、水产品加工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组织高技术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和创新,而且紧紧围绕重点领域(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工程、海盐加工、水产品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上的攻关克难,增强海洋产业的开发利用水平,提高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扩大海洋产业的发展规模,改变海水养殖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同时形成了鱼、虾、蟹、贝、藻多品种养殖全面发展的格局,强有力地推动当地海洋经济的发展。
(五)海域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
河北省认真总结海洋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参与编制了《河北省海洋资源利用总体规划》。这也是自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来,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海域管理条例》《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等相关政策法规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规划编写。通过制定此规划,建立健全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和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制度,使得当地海洋管理法制建设和基础工作效益明显加强,从而为河北省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