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享赋与开发利用现状
(一)海洋空间资源
依据《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全省管辖海域面积7228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487千米,岸线类型一应俱全,其中包括如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较为典型。海岛陆域面积占据7141公顷;浅海海域面积613 854公顷,沙岸滩涂(潮间带)面积1017.81公顷。2018年,全省海域使用总面积160 265.96公顷,其中海域利用率为23.07%。全省海岛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祥云岛、菩提岛、月岛、龙岛和石河南岛,占全省海岛总数的35.71%;用岛面积311.56公顷,占全省海岛总面积的8.57%。
(二)滨海旅游资源
河北省滨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适宜,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包括七里海观光游憩湖泊和南大港、滦河口湿地等自然景观,以及山海关、行宫遗址、北戴河等人文景观共旅游单体151处。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秦皇岛的北戴河、山海关等地区,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秦皇岛市共有单体旅游资源105处,约占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总数的70%。秦皇岛靠近京津,距华北、东北交通之要冲,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备,可进入性强,是暑期国内外游客旅游度假的热选地区之一。唐山、沧州滨海旅游资源数量较少。
(三)海洋生物资源
河北省海域水文条件较好,初级生产力较高,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等饵料生物丰富,是我国黄海和渤海地区鱼、虾、蟹、贝等经济生物主要的产卵,索饵,生长,繁育场所,是我国海洋生物生产力较高的渔海区域。其中共有海洋生物650余种,占全国海域中海洋生物总数的3.2%;在游泳生物中,鱼类总资源约有4.55万吨,全年无脊椎动物资源产量约为6825吨,最大可持续产量3400吨;在潮间带生物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可捕捞主要贝类7种,资源量5.63万吨,为河北省海洋捕捞产业和海水产养殖业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滦河口外昌黎海域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文昌鱼的重要栖息地和产卵地。
(四)其他海洋资源
河北省沿海港址资源丰富,海域内有35处港址资源,其中,港址资源可分为岬角式、渴湖沙坝、河口三种港址。具体分布为岬角式港湾港址资源占3处、渴湖沙坝港址资源拥有2处,剩余河口港址资源共30处,共计35处;区域内的曹妃甸港是渤海湾内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该海域海水盐度高,产盐业气候环境适宜,适合盐业长远发展的后备资源充足;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石油藏储量8.4亿吨,天然气蕴含量97.1亿立方米,是渤海油田、冀东油田、大港油田的主要勘采区;沿海地区也是全省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