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转变后的海权观念

五、日本:转变后的海权观念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欧大陆东部,北接鄂霍次克海,西面临海,隔海与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的国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其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千米。日本也是一个非常缺乏资源的国家。相比于日本可以开采的土地方面的资源,海洋资源则要丰富的多。日本的人均海洋面积高达2.35千米/万人,如果日本将海洋资源充分开发并利用,将有效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决定因素。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日本虽然是亚洲国家,然而海洋方面的思想却大部分受到了西方海洋思想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日本发展海洋的重点是军事力量方面。在那个年代,日本所秉持的海洋思想是:日本是岛国,其未来和海洋息息相关,政府必须重视制海权,而制海权的关键就是海军是否强大。《明治文化全集》中写道:“高度重视依托海上力量夺取海洋利益的传统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助推着日本在70余年间,走完了从岛国扩张为东亚海上及陆上强国,而后又回归岛国的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就逐渐改变了海洋发展战略,虽然对于海上安全及军事力量仍十分重视,但是也开始将海洋资源、海洋环保等其他因素列入海洋发展重点范围,日本的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目前,海洋安全、资源和环境问题引发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全球各个海洋国家都与时俱进地针对21世纪的海洋开发状况以及海洋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出21世纪的海洋发展计划。之前,日本财团会长曾说,日本对于海洋治理的理念还比较缺乏,日本必须马上行动,制定出符合现实情况的国家海洋发展政策。由此,日本于2005年11月10日出台了“海洋和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这个政策建议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确保海洋安全、协调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环境、健全发展海洋产业、充实海洋知识、对海洋进行综合管理、和其他海洋国家共同合作等。2006年4月,日本成立了海洋基本法研究会,由多个领域的专家和各个党派及议员共同组成。随后研究会向日本首相提交了《海洋政策大纲——寻求新的海洋立国》和《海洋基本法草案》。2007年4月20日,日本《海洋基本法出台》,标志着规范日本海洋问题有了法律保障。2008年2月8日,日本又紧接着出台了 “海洋基本计划草案”。从目前的状况看,日本海洋的相关产业极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其产值已经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0%,其中的主导产业是日本造船业、海洋油气业、渔业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行业。1955年,日本造船业超过了位居世界第一的英国,此后日本的造船水平世界领先,成为第一大造船国。日本经济十分依赖海洋,因此在养殖海产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比如养殖鱼类和海植物。相对于日本的人口来说,日本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因此,开发海洋空间资源成为日本的首要选择,这也是日本获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的必经之路。同时,日本在这方面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目前日本已经在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建设了面积约6平方千米的人工岛海上城市以及3个海上机场。日本对于海洋空间的利用并未止步,在取得了这一系列的成功后,日本还计划建设更多的港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海洋能源基地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下,日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立法体系。日本在20世纪末通过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此后,又通过了《专属经济区渔业管辖权法》《无人海洋岛的利用与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出台为日本海洋的充分利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的海洋科技技术在全世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在海洋探测和调查方面居于世界首位。日本非常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人工智能方面也走向了海洋经济。日本已经研发了可以横渡北冰洋的鱼类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续航可达1500千米,装有350个大气压燃料电池,最重要的是可以在3500米深海处潜行。然而,日本的海洋开发技术的综合性与欧美海洋强国相比较,还是稍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