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与累积因果论
2025年10月13日
一、循环与累积因果论
1957年出版的《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是由北欧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撰写的,书中提出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不是在空间上同时产生的,也不能把这种过程当作是简单的均匀扩散,而是先从一些条件相对好的地区开始,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凭借初始资源禀赋逐渐确立了其优势地位,而这种地位一旦形成,就可以通过随后一系列累积的因果过程再次促进了有利资源的积累,从而实现进一步发展,使得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矛盾不断扩大,最终会出现一种空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即经济增长区域、经济滞后区域之间的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回流效应,具体体现为由于外部原因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很难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反而是从欠发达地区不断流向发达地区,造成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扩散效应,体现为与回流效应相反的趋势。在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扩散效应远小于回流效应。因此,缪尔达尔主张,在经济发展初期制定政策时,政府应优先考虑不平衡发展战略,即把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使投资效率达到最优,其经济发展速度也可以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之后再充分发挥扩散效应的作用,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不过在此过程中要警惕循环累积因果导致的贫富程度两极分化的问题,当回流效应作用到一定水平时,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刺激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制定相应政策缩小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