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东南亚全部由岛屿和半岛组成,在地形上通常以克拉地峡为界而划分为两大地理单元:地峡以北的中南半岛与地下以南的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东南亚地处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海空运输的一个重要枢纽,它拥有两处世界级海上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马六甲海峡自16世纪以来就一直是连接两大洋的主要通道和东西方交通的要冲,是同英吉利海峡并列的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承担着全球一半以上的石油供应运输量和1/3的世界贸易运输量。马六甲海峡全长1185千米,最窄处宽37千米,主航道水深达25~151米,可供26万吨级船舶满载通过。每年航经马六甲海峡的各类船舶多达10万艘,其中18万吨级以上的巨轮就达2000艘。龙目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中部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是为了适应世界海洋运输船舶日益大型化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条替代马六甲海峡的新兴国际深水航线。龙目海峡全长60千米,最窄处宽11千米,全部航道的水深均不低于160米,因此能保证所有船只都能够安全的驶入和驶离该航线。
东南亚海域为各种水产品提供了繁育场所,腌鱼和水产罐头等海洋水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在水产品出口价值对世界贸易的贡献排名中,泰国在全球位居第三,上榜前二十的东南亚国家还包括越南和印度。东南亚深海区油气资源丰富,海洋油气业已经发展成为东南亚若干国家的主要产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处在亚洲海洋油气勘探中的领先地位,其快速发展也迅速为其他海洋服务业增加了就业总量和机会,促进了技术和知识向东南亚的转移。在海洋船舶制造业方面,菲律宾和越南的造船业已具规模,其中菲律宾的年造船完工量已超过欧洲,位居中国、韩国、日本之后,跻身世界第四大造船国。海上贸易在运输的诸多行业中发展最快,这就联通了东盟国内部以及外部的贸易,实现贸易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东南亚始终位于海洋开发和全球贸易的前沿,古代社会中最为繁忙的港口是满刺加立港,而现代社会中则是新加坡港。港口对于东南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东南亚海区域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越来越大,东南亚的新加坡港、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和丹戎不碌港、泰国林查班港和印度尼西亚的丹戎佩拉港在世界港口的排名中位居前列,其中新加坡港是世界最大转运枢纽港,与世界600个港口和120个国家有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