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时序演变分析

一、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时序演变分析

本节对1996年以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使用的方法为变异系数(V)和Moran's I指数。Moran's I指数的结果显示1996—2010年的Moran's I在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全局Moran's I的统计量及其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沿海各省区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省区更加趋向于集聚在一起,并且省份的人均海洋产业GDP会受到临近省份的影响,相邻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近。

表5-1 Moran's I 统计量检验结果[46,47]

对表5-1中Moran's I统计量进行趋势分析,可以发现1996—1997年的Moran's I统计量存在小幅度的上升,但是相关系数较小。1998—2000年的Moran's I统计量一直下降,这几年的值都比较小,空间相关性减弱。这种结果与当时中国海洋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是一致的:1998年金融危机对海洋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不同区域之间的海洋经济合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使1998—2000年各省间的海洋经济联系受到负向影响,各省之间海洋经济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后来,国家大力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因此自2003年起,统计量的数值不断增大,并于2005年后逐渐趋于小幅稳定上升。

总的来说,1996年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沿海各省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出聚集分布,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的天津市,长三角经济区的上海市、浙江省,以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福建省。正是因为泛珠三角地区的内部空间差异缩小,才使全国总体海洋经济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逐渐稳定。

图5-2 1996—2010年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Moran's I与经济变异系数

由图5-2可见,在衡量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省际差异演变时,使用变异系数和莫兰指数两个指标的结果具有比较相似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看,无论是变异系数还是莫兰指数,均显示出我国沿海各省经济差异在1996—2008年变化的速度加快,变化幅度增大,并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通过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差异的时序分布规律与各省GDP的分布规律在1996年以来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另外通过对各省的人均海洋GDP进行Moran's I指数计算发现,各省的海洋经济水平在各年份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详细来说,就是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更趋于相邻。此外,还观测到Moran's I指数和差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说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的两极集聚现象是我国海洋经济局部差异扩大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