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一、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随着人类对地球能源资源的不断开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地资源日渐枯竭。全球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和能源五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将目光投向了占地球面积3/4的海洋。海洋中蕴藏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会使人类暂时摆脱目前的危机与困境。为此,人类深化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发展科技,一些海洋强国尤其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在人类取得了一些成就后,海洋所蕴藏的丰富资源更吸引着人类继续探求,人类也越来越离不开海洋。

第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目前已知,世界海洋中有近10万种海洋植物和16万种海洋动物,地球上80%的物种都生活在海洋。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足以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目前全球海洋提供可食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海产品近6亿吨,并为人类创造出将近全球50%的生产力。但是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限制,全球的捕捞量不到海洋中全部产品的15%。此外,海洋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构成了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总和可达6000亿吨,这是医药和工业的重要原料。

第二,海洋是人类能源的宝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遍布大洋、海岸带、海水表面和海底世界。海洋科技促使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挖掘与海洋资源的利用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探明全球海底可开采的石油量为1350亿吨,海洋天然气储量约140亿立方米;此外,海底存在20多种固体矿产以及1~3亿吨的锰结核资源量。日本对于海洋资源十分依赖,从海底开采出来的煤矿资源占其使用量的1/3左右。另外,海洋的沉积物中存在着价值高、含量高、种类多的矿物,比如,黄金含量是陆地的170多倍,银含量是陆地的7000多倍。目前,许多珍贵的矿产资源均来自于海底矿砂,比如95%的钻石和75%的锡石是从海底矿砂中提取出来的。而且根据目前的技术,已经在海底探明在几千米的洋底有3万亿吨的金属结核。海水的淡化和海水溶解物的利用也是各国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重点。目前全球海水淡化为全世界一亿多人的用水问题。人类在自然界发现中的元素有80种来自于海洋,而目前自然界一共发现了92种。此外,目前已经探明海水中存在铀的总量为陆地的4200倍以上。海洋中除矿产和化学资源,还有绿色能源,例如海洋潮汐能、盐差能等。这些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与陆地上化学能源十分不同。据科学家估计,以现有技术可以利用海洋能的总量已经超过了1500亿千瓦,这个总量十分可观,是地球发电总量的10倍以上。其中,海洋潮汐能就约有20多亿千瓦,每年可发电12400万亿千瓦时。目前一些海洋强国,包括加拿大、法国、俄国和中国都建有潮汐发电站,随着发电站的建设,到2030年全球的潮汐发电站发电量将达600亿千瓦时;而世界海洋中的波浪也可被利用发电,每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千瓦时,可供开发利用的占全部海洋能量的94%,为20~30亿千瓦之间。

第三,海洋是全球贸易的通道。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利用海洋进行货物运输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大洋航线所承担的运输总量为全球的75%左右。其中,资源物资位居首位,原油的货运量为最高,铁矿石次之。加上谷物及成品油,海运的总量则占据全部货运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海上运输带来的经济价值促使一些国家发展海洋经济。

第四,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除了交通运输外,海洋还为人类提供了广阔而珍贵的空间资源。一方面,人类利用海面和洋面之间的空间建设了海上机场甚至城市等。另一方面,人类利用海洋水层空间资源建设了水层观光游轮、人工渔场等。日本在海洋空间的利用方面领先全球。比如在1975年,日本就建造了引发世界关注的一座海上机场,取名为长崎海上机场。之后,中国也突破了技术限制填海建造了珠海机场。另外,人类还建成了海底隧道和管道,实现了海底观光和海底居住。而在海地空间铺设电缆的历史己经有100多年。早在1988年,连接北美洲、横跨大西洋的世界上第一条海底光缆就正式投入使用。日本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海底隧道,全长54千米;美国有5条海底隧道已经动工修建,荷兰也有3条正在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