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空间构成分析
为了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差异更好地认识整体经济发展差异演化,在本章节选择使用Thile指数分解我国重点开发的三大沿海经济区的区域差异。

图5-3 1996—2010年三大经济区内部差异演变趋势

图5-4 1996—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差异分解
通过对图5-3和图5-4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区域内或是在区域之间,三大海洋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差异变化浮动幅度都是由较大幅度的震动逐渐趋于浮动平缓,并逐渐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在总体差异中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内部差异始终占重要地位,并显现出下降趋势,其波动幅度远远大于另外两个海洋经济区,发展最不平衡。说明珠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差异极化速在三个海洋经济区域内是最高的。
(2)总体差异的演变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96—1998年迅速下降,1998年到达最低点;1998—2000年差异逐渐扩大,进入迅速上升阶段,2000年到达最高点;2000—2004年升级海洋经济发展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又开始迅速下降,我国沿海经济各省和各个经济区均进入了均衡发展时期。此外,对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经济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地区间的差异比重较小,因此影响海洋经济差异的主导性因素是地区内的差距。
表5-2 三大经济区内部及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46,47]

表5-2为三大经济区内部及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虽然三大区域内始终保持55%以上的贡献率,但是依旧可以看到区内海洋经济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收缩态势。尽管如此,依旧可以得到区内海洋经济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不容小觑的结论。详细来说,环渤海经济区的区内海洋经济发展差异贡献率最高,2004年达到84.21%;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差距的贡献存在上升的趋势,1996年的贡献率为3.91%,而2008年的贡献率为118.75%,是海洋经济差异中的主导力量;泛珠江三角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74.9%下降到2008年的-76.2%。区际差异贡献率虽然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贡献率相对来说比较微弱。综上所述,三大沿海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各个经济区的区内各省市海洋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在这其中长三角经济区区内差异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