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结构安排
根据研究现状分析结论和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概要点出本论文研究背景。接着,展开相关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总结归纳出本研究欲开展的科学问题。最后,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目和意义,拟采用的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聚焦探讨的研究内容,系统划分的论文章节安排,以及论文创新之处等。
第二章,精要地解析公立医院的功能与定位和医师的使命与职责,分别从实践和研究角度挈领地归纳当前医师绩效评价所存在问题,梳理和归纳支撑本研究所需的Donabedian 结构-过程-结果、BSC、NBSC、Quadruple Aim 等理论成果。尤其围绕本研究主题对BSC 衍生的NP-BSC、PBSC、BSC-E 进行了概括。概要地从构建过程角度分析当今该领域最为知名、关注度最高、却在我国尚未得到关注的Integrated Ethics 模型以及归纳我国为数不多的医德考核测量指标。
第三章,结合公立医院功能与定位及其医师的使命和职责等独特性后,基于可持续、打破单纯以病患为中心,采用同时考虑医患双方体验、兼顾滞后型与前置型绩效评价基调,依据PBSC 逻辑,在对医师绩效的战略属性分析后,以BSC 四维度展开公立医院医师的绩效维度具体映射分析和探讨。接着对所形成的公立医院医师BSC 绩效概念模型中维度和指标的逻辑和联系分别进行了揭示和梳理后,最终得出了一种公立医院医师BSC 概念模型。最后,通过与经典的医师绩效概念模型进行异同对比分析,证实了所提概念模型的先进性。
第四章,在上一章所构建的医师BSC 概念框架模型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围绕各医师绩效概念指标,收集、归纳并选取代表性的具体可度量的操作型指标。接着经综合专家征询和领域专家小组讨论等形式,最终得出可实际操作的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与已有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对医师医德考评指导意见相比较,再次论证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第五章,依据医师绩效评价特点和需求,研究并提出一套适合医师绩效评价特点的评价方法体系。在该体系研究中,利用指标中值与均值的复合研究并形成一种有效避免“被平均”问题的优劣分界点确定方法;解析闵氏范数的折衷思想后,利用语言量词技术,设计一种能允许评价者随实际情形或评价者意志直观地选择不同指标间平衡度的聚合方法;依据CRITIC客观权重确定思想,拓展一种以多评价方案指标内区分力和指标间非相关度混合体现指标重要性的权重确定方法;系统归纳当前评价方案以对立两角度衡量的联合规则,形成用于本方法体系中的多种优劣联合规则。
第六章,选取昆明市某三甲(KH)医院的医师为例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按方法归纳出的步骤,逐步展示了本方法的具体应用,分析和解释评价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征。接着,开展了一系列情景分析或敏感性分析,以凸显所提出的评价方法体系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以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最后,将评价阶段结果和最终结果向相关部门、评价专家以及被评价对象进行反馈,让医师绩效评价相关群体对本评价结果进行评估。
第七章,总结本研究所做的探索性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结果,并为下一步即将要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