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BSC 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子指标体系构建
公立医院医师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素养、医师胜任力、医师敬业态度三个二级指标以及一系列能够测度二级指标的具体操作型指标。根据现有文献反映医师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维度指标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提炼,分别选取能够对医师自我管理与要求方面进行具体测度与比较的具体操作型指标社会公益服务参与度、健康宣传活动次数、社会任职数、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公益性活动参与次数、指令性医疗任务参与率、成功治愈病患数、病患好转率、不合理用药次数、医患有效沟通率、患者投诉率、规定医疗任务达标率、医疗缺陷发生率、在职培训出勤率、迟到早退率、漏诊误诊率、医疗差错发生率、多、乱和私自收取费用次数、患者隐私权泄露次数、技术投入、技术繁杂程度和创新性,风险程度和精神压力大小等,由此构建公共医院医师绩效评价初始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子指标体系(如表4-6所示)。
表4-6 初始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指标体系
续表4-6
这些指标中部分需要说明的如下:
参加义诊及健康活动次数:由于公立医院本身区别于一般医院,党和国家授予其更伟大更崇高的目标,应当以人民群众健康最大化为目标。而对于公立医院医师而言,其职责也不仅仅需要完成其医疗本职工作,更要求其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时常关怀关爱人民群众的健康情况,并为人民健康奉献自身力量。因此,通过比较医师参与社会公益医疗活动次数可以有效反映公立医院医师的职业素养与医德医风情况。
医疗缺陷发生率:医疗缺陷是医疗问题、差错和事故的总称,由于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医疗缺陷多发生在诊疗、抢救、用药、手术、护理等环节上,是医疗质量不高的客观体现,能够有效反映医疗服务体系状态和医师胜任力高低[59],医疗缺陷发生率越低,代表医师胜任力越高。因而,本文选取该指标用于衡量公立医院医师医疗服务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