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维度”的医师BSC 具体映射
原始BSC 中,“财务维度”为主要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问题,注重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维护,其本质是体现股东利益,凸显的是价值增值的观点。具体通过一系列如收入增长率、资本收益率和利润等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发展生存能力。以此逻辑,公立医院及其医师的“股东”“出资人”或“授权者”是党和国家(政府)。公立医院及其医师行使着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利和卫生保障服务,体现着对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关切和保护。因此,政府对公立医院及其医师的期望便是原始BSC财务维度。
那么从哪些角度反映医师的发展生存力来体现政府对人民健康利益的维护呢?根据医师使命及当前对公立医院改革中对医师职责的要求易知,政府期望公立医院医师主要通过医、教、研等职能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最大化。因此,医师的医、教、研等职能活动的结果(即医疗结果、教育结果和科研结果)能够很好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健康利益的维护。需加说明的是,医疗结果属对人民健康利益的直接作用,教育(教与授)和科研的结果则属对人民健康利益的间接作用,因为科研结果是以专业的知识在医学界传播和交流,为的是更好的理解和治愈疾病;教与授的结果则是将自己所学和经验流传于其他医务人员医治疾病。这一方面也对应着现实中常以“德、能、勤、绩”维度的人员绩效考评中的“绩”。
接下来,需解决的是从哪些方面有效反映出政府关切医师通过医、教、研取得人民健康的绩效,即医师的医、教、研结果积分卡的确定。当前实际和理论研究关于公立医院医师的医、教和研的结果的衡量主要为:医疗结果,通常由治愈率、存亡率、诊断正确率、好转率、医后感染率等医院已有基础指标数据衡量,例如Gu 等将医疗结果归纳为满意度、健康状态、安全/质量、及时/效率以及有效性5 项关键要素[36];教育结果:现有相关研究大都聚焦医师对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的指导和授课,以及对年轻医师的传、帮、带等[98-101];研究结果:已有研究大致以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体现医师的研究能力和结果[102-105]。受该现状及当前我国医改政策的启发,本研究认为,结合公立医院定位,在医疗结果方面现有指标是公立医院医师最起码和最关键的指标,也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最关注的核心结果之一。因此,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本研究延续这些关键指标,用于支撑医师的医疗结果。关于教育结果方面,根据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最新定位易知,公立医院医师不应仅停留于传统的学徒教带以及大学生的实习传、带功能,而应更加聚焦于高端(研究生)医药人才的合作式的培育和指导,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充当年轻医师的成长导师等,这些常以技术指导,参加教研合作,出版高水平教著、被邀外出讲座,承担学术兼职、优秀带教次数等具体可度量的指标呈现。同样,对于科学研究方面则更应侧重对医疗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急危重症与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攻关等方面所正式取得的公认成果,这些常以高端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科技奖励、专利或专业建议被采纳形式呈现。
综上分析,原始BSC“财务维度”在公立医院医师绩效评价中映射为“医教研结果”,其具体内涵概括如下:
医教研结果=医疗结果+教育结果+科研结果
其中:医疗结果大致包括治愈率、存亡率、诊断正确率等已有基础指标;教育结果大致包括高端(研究生)医药人才的合作式的培育和指导,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充当年轻医师的成长导师等;科研结果大致包括医疗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急危重症与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攻关等方面所正式取得的公认成果等。
有别于现有相关医师绩效的BSC 维度,它们习以将医师“教”方面的职能归为“内部营运”维度[106,107],将将医师“研”方面的活动归于“个人发展与成长维度”[108-110]。它们认为对医药的研究是对自身的学习和提升,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只不过我们的考虑是,医师的职责之一包括 :① 利用自身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宝贵隐形知识,以传、帮、带的形式传递给其他人或青年医师,这实属间接地将自己的诊疗技术和经验传承和升华;② 探索、研究和创新医药新知识、理念、方法和技术,以间接的形式在医师之间交流和共进,致使整体的医疗水平有所提升和进步。因此本文将“教”和“研”相关的指标归为该维度,但是在这里所体现的是教和研方面的结果,并非强调在教研过程中的医师能力和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