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构建了一种考虑医德的医师绩效评估的平衡计分卡(BSC)概念框架模型
以PBSC(个人平衡记分卡)为基础,同时融入BSC-E(平衡记分卡-道德)思想,结合公立医院医师使命与职责,设计了一种医德渗透、兼顾医患双方、弱化日常工作量等特征凸显的针对公立医院医师绩效评价的含医德的医师BSC 概念模型。该医师BSC 概念模型由医教研结果、医患攸关方需求满意度、医疗过程日常运营、成长与实现四个维度及11 项概念指标有机构成。该概念模型有效避免了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理论以及不强、说服力不足等问题。此外,该概念模型是对Rampersad-PBSC 的发展和深化。
2.发展了一套医德渗透的公立医院医师绩效评价指标测度体系
该测度体系为的是上述含医德的医师BSC 概念模型能实际应用和具体操作。通过文献统计分析、理论逻辑推导以及专家论证和征询等方式,结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范式,遵从尽量采用已有可测量指标、全面缺精简的宗旨,选择并结构化了一套有28 项具体可操作指标构成的测度体系。
3.提出了一种具有奖优罚劣的医师绩效测评方法
综合应用统计技术、妥协规划、语言量词理论以及多属性决策技术,研究并发展了一套适合医师绩效评价特点的评价方法体系。在该体系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有效避免“被平均”问题的优劣分界点确定方法,一种能随实际情形或评价者意志的平衡度可调的聚合方法,一种以多评价方案指标内区分力和指标间非相关度混合作用刻画指标权重的方法,以及系统归纳了四种优劣联合规则。该套方法体系通过原始指标值的优劣划分能够直观明了的了解被评价医师的优劣利弊,且解释性强;同时兼顾了绩效指标间平衡与关联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不同情形中对指标的平衡性不同的要求;适合不同评价意图的多种优劣联立。
4.以昆明市某三甲(KH)医院的50 名医师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分析过程展现了本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的实施步骤,并在此过程中具体分析和解释了医师绩效评价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凸显出的特征。最后,为强调本研究所提出的评价方法体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情景分析,再次凸显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所有分析结果经与相关部门、评价专家以及被评价对象反馈表明,该方法的是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方法,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