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成长维度”的医师BSC 具体映射
原始BSC 中,“学习成长维度”主要解决“我们如何进步”的问题,对于组织及其人员来说,要想在竞争中不被对手赶超,须重视自我进步与提升,凸显的是未来的观点。学习与成长维度所要解决的是组织如何才能够继续发展提高并持续创造更多价值的问题,通过分析满足客户需求所需要的能力与企业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技能的改进和提高上,并通过培训、技术改造、服务等措施来弥补这些差距。
现有相关医师绩效研究,谈及BSC“学习与成长”便总乐意采用科研论文、专利以及培训次数。须清晰的是,由于当今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病种、新药物、新疗法、新检验检测手段可谓层出不穷,医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此外,据公立医院的定位,其医师进修、访学和学习等手段对其提升固然重要,但他们应更加凸显在医学科技创新、疑难和复杂病症等方面的攻关。换言之,公立医院医师应该通过创新新知识、新理论和攻关新难题和掌握新技术来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而这些无论是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中最能体现的包括申报获准课题数,获得科研经费,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新技术的开展,跨岗位学习等。
此外,医师的学习与成长不能单纯地在专业业务技术方面有所提升,更重要的还应包括对身为一名医生所担负的使命境界(或敬业奉献的意识)有所提升和升华。该方面已在相关研究中有所提及[7],并部分论述了对医师成长的重要性。然而,至今尚未有能够具体可衡量的概念指标或操作指标。延续当前对该类指标常以荣誉、奖惩等结果反映,我们以此进行了扩充和延展。并将此从内、外部进行划分。其中内部:考虑的是医师日常请假和加班次数,职业正义感,被评为模范、个人先进、标兵等称号,得到上级对工作的认可、表扬等;外部则大致可从是否受到表彰、表扬或锦旗;踊跃参加重大应急任务等加以衡量。
最后,医师的成长和实现,还应包括自己的抱负、职业生涯以及个人幸福水平的提高和实现情况。研究显示,属于知识密集型高风险行业的医师,其任务艰巨繁重,他们在对物质薪酬的追求外,更愿意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与自我满足,诸如价值观融合、职业生涯实现、心理关爱与帮助等精神需求。而这些本应也属于医师在从业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大多数公立医院医师绩效中对于该方面的考虑仍相对缺乏[119]。受Stefan 等[12]研究发现的医师马斯洛需求层次需求启发,我们将医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①医师的职业发展动力,以学历、职称和岗位的晋升衡量;②医师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的提升及对工作和生活中压力的有效控制等。
综上,BSC“学习与成长维度”具体映射为医师BSC“自我发展与实现维度”,其具体内涵包括:
自我发展与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修养的提升+成长和实现
其中:专业业务的提升大致包括医学科技创新、疑难和复杂病症等方面的攻关,先进技术的运用与推广;职业修养的提升大致包括请假和加班次数,评为先进、标兵、模范等,得到上级对工作的认可、表扬等;成长和实现大致包括医师的职业发展动力,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的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