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绩效测评问题的多层多级指标的抽象
医师绩效评价抽象为一般的综合评价模型后,主要包括:医师绩效评价的主客体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数据类型,指标数据同度量化方法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改进、拓展和集成等主要部分,其相互关系详见图5-1。其中,关于医师绩效评价目的,医师绩效评价主体与客体,指标体系构建部分已在之前的章节详细探讨。本章将以医师绩效评价方法研究为核心,结合公立医院医师职责和BSC 框架特点,从中探寻医师绩效评价模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本研究攻克方向。
图5-1 多指标综合评价因素分析模型
依据前文建立的多层多级指标体系,本文从决策目的出发,将其划分为医师绩效评价四大维度,继而将四大维度进一步划分若干子系统,然后基于子系统再细分,形成医师绩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5-1。递阶层次指标体系不仅体现获取不同维度因素的综合评价,也有利于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返溯因素分析。如表5-1 所示,设医师绩效评价对象为医师Ai (i=1,2,…,m),医师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为:医师职责与使命P,医师个人成长与实现G,医师相关方满意度S,医师救治病人T;基于该四个维度进一步划分得到二级指标,记维度医师职责与使命P下的二级指标为:Pl(l=1,2,…,np),医师个人成长与实现G下的二级指标为Gl(l=1,2,…,ng),医师相关方满意度S 下的二级指标为Sl(l=1,2,…,ns),医师救治病人T 下的二级指标Tl(l=1,2,…,nt);为了指标可操作性与可测度性,进一步将二级指标具体化到三级指标。分别记为Plj(j=1,2,…,npl),Glj(j=1,2,…,ngl),Slj(j=1,2,…,nsl),Tlj(j=1,2,…,nsl)。
表5-1 医师绩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
由于该递阶层次结构展开论述过于繁杂,为便于读者理解,后文均在某指标子系统C (C 可取P1,G1,S1,T1)下进行讨论。不失一般性,根据上述构建指标体系呈现出递阶层次结构,假设有m 医位,对每个医师在子系统C 中有n 个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为:
其中 xij(i=1,2,...,m;j=1,2,...,n)为医师 Ai在评价指标C j的指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