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BSC 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子指标体系优化
在医师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子指标优化筛选征询过程中,结合对医德医风内涵的理解与相关文献的梳理,部分专家提出指标“社会公益服务参与度”“健康宣传活动次数”“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公益性活动参与次数”所代表的含义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与相关性,因此建议统一整合为指标“公益、应急医疗服务活动参与次数”。一些专家表示指标“成功治愈病患数”“病患好转率”与医教研结果维度所包含的子指标雷同,在此做删除处理;此外,“不合理用药次数”“漏诊误诊率”“医疗差错发生率”所衡量预测都的内容包含在指标“医疗缺陷发生率”中,因此直接选取后者可以涵盖。专家还建议指标“指令性医疗任务参与率”删除,仅用指标“规定医疗任务达标率”就足以衡量。部分专家对于指标“医患有效沟通率”“患者投诉率”的重要性打分较低,认为其对于医师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评价重要性不强,且在医师利益医患攸关方需求满意度子指标中已有体现,因而在此建议删除该指标。对指标“患者隐私泄露次数”和“多、乱和私自收取费用次数”,部分专家表示在实际应用中难以直接测度和获取客观数据用于评价医师绩效,因此建议删改。而对于“医师工作技术含量”指标下的子指标“技术投入度”“技术繁杂程度和创新性”“风险程度和精神压力大小”,部分专家认为上述指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高的测量难度,因此建议进行修改或删除。
经三次征询匿名讨论后,专家意见统一,因而最终采纳了专家意见,形成如表4-7 所示公立医院医师绩效评价医师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子指标体系。运用医师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态度和作风对医师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方面进行考核,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在评价医师绩效基础上,深度考核医师心系社会,为人民健康奉献自我的高尚医德医风,还能够很好地体现技术传承性协调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表4-7 医师医疗过程自我运营与管理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