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BSC 医教研结果子指标体系构建

(二)医师BSC 医教研结果子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现有反映医师医教研等医教研结果维度指标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提炼,初步选取医患病死率、治愈率、诊断正确率、病情好转率、医后感染率、治疗有效率、治疗误诊率、治疗漏诊率、平均治愈时长、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事故差错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三日确诊率、优秀带教次数、优秀毕业生留院率、带教课时数、承担医学教育培训合格人次、高水平论文发表数、科研成果数、创新技术项目数、国省级科技成果获奖数、科研立项数、课题经费等指标,构建公立医院医师绩效评价初始医教研结果维度子指标体系。如表4-2 所示。

表4-2 初始医教研结果维度指标体系

上述指标中部分需要说明的如下:

三日确诊率:要求医师以三天为限快速确诊,具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由于医师确诊快,能及早进入治疗阶段,从而缩短诊治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其次,诊治时间缩短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医院及患者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如此,对于传染病员确诊加快,便于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隔离,有利于尽快稳定病情,防止进一步扩散与传染[124-126]。因此,选取三日确诊率作为衡量医师医疗技术能力的一个具体测度指标,三日确诊率越高,则代表医师医疗技术能力越强。

院内感染率:院内感染概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具体分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27]。(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该指标的具体计算方式为:院内感染率(%)=(特定时间)存在的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100%。院内感染率越低代表医师的医疗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越好,医疗知识及专业素养越高。

非计划二次手术数:非计划再次手术数是指患者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需要进行的计划外再次手术的次数。其发生的根源可分为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其中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诊治疗效不佳,从而必须施行再次手术;非医源性因素即为由于患者病情发展不佳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情况。当患者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数较少时,表明医师医疗能力较优,因而本文选取该指标可以较好衡量公立医院医师医疗本职能力水平。

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指每百例无菌手术的病例中,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的例数[128],体现无菌手术操作的严密程度和手术管理水平,本文用以衡量医师医疗专业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