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作者简介
自序 跨越时空的奇梦见闻及灵感触动
绪 论
一、吕坤上疏内容的变化显示社会环境建设方案日趋成熟
二、研究时段与空间的界定与说明
(一)研究时段
(二)研究空间
三、学界对吕坤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环境建设方案构建的条件
第一节 吕坤严谨治学是方案构建的文化基础
一、吕坤终身严谨治学
二、吕坤的治学方法及主要治学思想
第二节 吕坤的思想、修养、人生态度是方案构建的基本条件
一、吕坤的尊君、爱民思想是方案构建的思想基础
二、吕坤的个人修养及人生态度是方案构建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社会环境建设方案在实践中酝酿、成熟
一、吕坤“基层做官”经历及活动空间是方案构建的基层社会基础
二、吕坤“朝中做官”及“归乡著书讲学”是方案成熟的重要经历
第二章 社会环境建设方案构建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吏治败坏
第二节 财政危机
一、税收漏洞多
二、财政吃紧
第三节 边防危机
一、东北边防潜伏危机
二、西北边疆鞑靼挑衅频繁
第四节 地方叛乱
第三章 重农资商调赋税
第一节 农桑业是各行各业之首
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二、备耕奖励,植木有赏
第二节 调整行业之间的比例
一、扩大农桑业规模
二、减少不实用物品的生产
三、物资供应要有计划
四、饥荒年间扩大矿业的规模
第三节 商道通,商家兴
一、商道要畅通
二、引导官店、皇店正常营业
三、整顿食盐市场
第四节 土地、房屋及赋税合理分配的建议
一、合理分配房屋
二、谨慎免粮免税
三、分封土地的数量要适中
第四章 强军抚军练乡兵
第一节 整顿军纪军风
一、制止上层军官的特权
二、杀一杀军人的傲气
三、朝廷纪法,重于臣身
四、预防军队内乱
五、用众之道,择长为先
第二节 精器械以求实用
一、多制造实用的器械
二、少制造或不制造实用性差的器械
三、杜绝器械制造中的牟利行为
第三节 兴武教以养将才
一、将才具备的条件
二、组织军人学兵法,练武术
三、制定严格的渐进选将法则
第四节 练乡兵以备缓急
一、“保甲制”的设立利于民间的安定
二、组织城乡居民习武
三、练乡兵中忧虑之事分析
四、练乡兵利朝廷利民众
第五节 恤贫军、培军医、减劳役
一、普通军人生活拮据
二、抚恤贫军的具体措施
三、保障军力提升的辅助措施
第六节 灵活应对具体边务
一、抗倭援朝———夺取东北边防的主动权
二、北部边关加强防御
第五章 禁山、护林、植木
第一节 晋北边关伐木严重
一、明初晋北边关森林广布
二、土地垦殖对森林的破坏
三、官方伐木
四、私自伐木
第二节 伐木纠纷一直延续
一、伐木纠纷的历史背景
二、一些伐木纠纷的事实
三、伐木纠纷的原因探析
四、伐木纠纷显现的社会问题
五、吕坤提出的解决伐木纠纷的措施
第三节 吕坤禁山护林新措施
一、禁山护林的必要性
二、植木具有可行性
三、禁山护林植木的具体建议
四、商人承包山林及历史借鉴
第六章 强吏治 严执法
第一节 吏治主张及实践
一、强化吏治的必要性
二、忧世万千,百姓为首
三、遇事杂乱,正事优先
四、吏治实践讲求“灵活”“效率”
五、后世官员对吕坤吏治主张的重视
第二节 公平执法,维护正义
一、强力执法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二、执法要公平
三、慎抄没之举
第七章 备荒防乱稳秩序
第一节 贮粮备荒
一、京师的物资供应不能间断
二、“三仓”是“贮粮备荒”的基础
三、关于“贮粮备荒”应多做些具体事宜
四、备荒、赈灾的宣传与制度化
五、“贮粮备荒”真的有必要吗
第二节 预防动乱
一、动乱的根源
二、预防动乱的办法
第八章 立德育人扶弱
第一节 立德为先,办学育人
一、德育为先
二、吕坤重视办学
三、吕坤的女德教育思想
第二节 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
一、关照弱势群体的具体措施
二、关爱弱者的道德化、制度化
第九章 社会环境建设方案的实施及相关评价
第一节 社会环境建设方案的总结分析
一、吕坤构建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方案的多角度分析
三、方案内容的举例分析———吕坤的开矿建议合理吗
第二节 社会环境建设方案的实施情况
一、根据实施程度分类举例
二、吕坤利用职务之便落实自己的主张
三、吕坤职务的接替者落实吕坤的建议
第三节 评价吕坤即评价“他构建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
一、吕坤的自我评价
二、同时代人对吕坤的评价
三、后人对吕坤的评价
四、“陷害风波”侧面看吕坤
五、笔者总结及评述
后记 情感、责任、使命:写吕坤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