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杂乱,正事优先
天下人都应干正经事。针对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待“做事”不积极的行为,吕坤言:“百姓只干正经事,不怕衣食不丰足。君臣只干正经事,不怕天下不太平。试问有司庶府,所职者何官?终日所干者何事?有道者可以自省矣。”[14]吕坤建议,天下的人都要各守其分,干好自己的事情,社会就会和谐。百姓要做好“种田、耕织”之事,君臣各负其职责,天下便有了秩序。朝廷所辖的各级官府的官吏要自我反省,所干之事是否为正经事,是否为分内之事。若天下人都以“正事优先”为准则,那么,整个王朝都会人人丰衣足食,处处平安乐土。
吏治“公”字当头。吕坤言:“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若自朝堂以至闾里,只把持得‘公’字,便自天清地宁,政清讼息。只一个‘私’字,扰攘的不成世界。”[15]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构成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大家共同生产,共同抵御灾难,可达到大众安居乐业。人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公”与“私”。如果大家以“公”优先,众人合力就使得整个社会秩序井然。若大众以“私”为重,人们之间的内斗就会消耗社会的创造力。若有激发因素出现,社会则变为“混浊”乃至大乱。
为官者要做好小事。吕坤认为:“居官要有五要:休错问一件事,休屈打一个人,休妄费一分财,休轻劳一夫力,休苟取一文钱。”[16]官吏的职责是为民做事,不能轻视一件很小的事,很多小事的组合就是大事。作为一位称职的官员,要做好一件件小事,积少成多干好所有的事。若所有的官员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整个王朝就会走向兴盛。
吏治要有作为。吕坤言:“为一郡邑长,一郡邑皆待命于我者也。为一国君,一国皆待命于我者也。为天下主,天下皆待命于我者也。无以达其望,何以称此职?何以居此位?夙夜汲汲,图维之不暇而暇于?于安富尊荣之奉,身家妻子之谋,一不遂心而淫怒,是逞耶?天付之以生民之寄,宁为盈一己之欲哉?试一反思,便当愧汗。”[17]
作为官员,要有一种使命和责任,应该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对于“待命于我”的事“无以达其望”是不称职的。如果只考虑“安富尊荣”和“身家妻子”,违背了“天付之以生民之寄”。官员们要多反思,要有作为,为黎民百姓,为大明王土,为整个王朝的安危付诸切实的行动。
“正事”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对于不同社会层次、不同职业的人,其内涵差异很大。官吏一心做公事,当然是正事。百姓的很多小事是官员们应该做的正事。不作为的官员是不干正事的官员。社会上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做好分内的事当然是正事。吏治所遇的事情很多,但是都应以正事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