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代人对吕坤的评价

二、同时代人对吕坤的评价

吕坤作为万历年间的一位官员,他所担任过的官职论其职位在朝中来说是不大的,可他对当时的官场有较大的影响。

吕坤上任山西巡抚不久,一些诚心做事的朝廷官员们请求皇上重用他。《明实录》载:“万历二十年(1592)正月甲戌,工科都给事中杨其修言,河臣潘季驯勋茂劳久,呕血骨立,被言请告当九其归,且泗城会勘,议既枘凿工亦旁午,缯练老成如舒应龙,精心任事如吕坤,二臣用一可以集事,上命吏部知之。”[22]以上是工部官员在官员任用上对吕坤的推荐,而且对吕坤的评价是精心任事,皇上对推荐之事认可。可见,他那认真做事的态度得到了当时朝廷官员们的公认。

万历年间的湖广监察御史赵文炳是《吕公实政录》的编撰者,他同吕坤是同龄人,两人为同时代的朝廷官员,他对吕坤了解甚多。文炳先生也一直积极主张制度变革,为明王朝的社会进步助力。他对吕坤制订的多种吏治细则极为赞赏,于是他修订了《吕公实政录》。在序言中谈道:“吕先生天中大贤,得伊洛真传。所著《呻吟语》,发明六经孔孟之学,天德王道,渊源于中。居恒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一念民物胞与,真可盟幽独而格鬼神者。”[23]

他对吕坤的评价极高。他认为,吕坤是一位天地间的贤人,是伊洛实学的合适继承人。《呻吟语》中的思想可与六经、孔孟之学媲美,其中的一些内容是继续深入探讨“天德王道”。吕坤一直认为,给天下的百姓做事是自己的责任,坚持认为要关爱民众,并且尊重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合理存在。吕坤超越众人,高高在上,甚至感通天地鬼神。对学术的传承和思想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显示了他为国效力,为民做事的理政风格。

关于吕坤的执政功绩,赵文炳总结得较为细致:“镇抚山西,朝夕焦劳,唯恐一民一物不得其所。故诸所措注,靡匪加意苍生者。”[24]吕坤执政,精心任事,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民生中去,他力求处理好百姓的每一件事。

吕坤关心百姓表现在多个方面。文炳说他:“惧民啼饥号寒也,教之垦荒田、兴水利、树农桑、养五孶。其所以殷殷恳恳,导众利而布之下者,必欲家给人足而心始慰。”他担心百姓受饥、受寒,从衣食源头抓起。引导人们开发未利用的土地,修水利工程以灌溉、排洪,保证作物稳产、增产,鼓励耕织,饲养牲畜。以赤诚之心为百姓谋利,期望达到户户衣食无忧,人人生活富足。“惧茕民无告也,为之岁给粟布,时加存问。即瞽目残肢,俾各专一艺以资其身。乞丐之流,亦冬有生房,房有布被,期穷民举无失所。”他关心社会的弱者,每年给他们送米布,他建议教残疾人一技之长,可让其自食其力,让乞丐们也有住所,期望流散的穷人也有暂时的安身处。“惧荒歉为民灾也,纸赎无碍尽粜余谷,贮预备仓。而又募民出粟,益以官廪,俾在皆立社仓,遇有水旱,不能为灾。”他建议百姓备荒储粮,以达到有备无患。在平常年份应把多余的谷物储存,可在灾年自救。在较好年景要充实官仓,预备水旱灾年急用。

吕坤强调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惧盗贼戕吾民也,而申饬保甲之法。”为预防、反击盗贼,他建议设立保甲之法,引导全民习武。“惧淫邪荡吾民也,而讲明乡约之法。”为防止淫邪之风腐蚀民众,他制订了较为细致的乡约之法。“惧冤枉害吾民也,而设为平反之法。”执法中难免有冤假错案,这对民众是不公平的,于是他设立平反之法。“惧奢靡吾民也,而崇尚节俭之法。又惧有司之弗毖或至殃吾民也,指陈在公之事正色而告之。”[25]为杜绝奢侈浪费,他制订了节约之法。为防止官吏有意、无意欺压百姓,他严肃地告知官吏: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盖先生爱民真如保赤,一猷念、一政事,设诚而力行之。”[26]吕坤关心百姓犹如善待自己的儿女,他怀有一种执着的关爱之情,他真心实意地为民做事。

由文炳先生所写的《序言》详文得知,他对吕坤制订的吏治方案做了细致的剖析,成为同时代人中对吕坤了解较深的官员。作为湖广要地的巡抚,他效忠朝廷、关心百姓的意愿,同吕坤的思想产生了共鸣,这一点从他对吕坤的评价中可感知。

万历朝中年过八旬的吏部重臣孙丕扬多次向皇上推荐吕坤。据《明史》载:“初,在朝与吏部尚书孙丕扬善。后丕扬复为吏部,屡推坤左都御使,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坐失举之罪,死且无憾’已。又荐天下三大贤:沈鲤、郭正域;其一即坤。丕扬前后推荐,疏至二十余上,帝总不纳。”[27]这里先不说为何推荐的结果无效,单从孙丕扬对吕坤推荐的这个事实,足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孙丕扬了解吕坤有较高的执政能力,而且敢于向皇上推荐他,并且向皇上保证,若吕坤执政效果不佳,本人要承担罪过。这足可以说明当时政坛上的吕坤能力非凡,执政有方。其二,把吕坤推荐为万历年间的三大贤人之一,这确实不是孙丕扬一个人的评价,可能是当时民间和官场的很多人的评价。至于皇上不接受孙丕扬先生的推荐,可能另有考虑。该事实可以同万历二十五年吕坤上疏《忧危疏》后皇上置之不理联系起来,两个事件是类似的。由此不难理解当时皇上不重用吕坤的原因,关于这一点这里不再细述。

明朝廷负责官员任命的吏部对吕坤评价高,其评价言辞如下:“耿介刚方,光明磊落,在在不避权豪,问司道之所不敢问。居乡能守淡泊,甘士民之所不能甘。友爱家庭,亲睦乡里,年华虽暮,人品极高。”[28]正像上述评价所言,他确实刚强正直、胸怀坦荡、不畏权豪,从不追逐名利,其所作所为令士大夫们望尘莫及。他友爱家人,同邻里和睦,他的人品被广泛赞誉于民众中。从吏部官员们的这些评价得出结论,在明末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官员们很难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