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伐木纠纷的事实

二、一些伐木纠纷的事实

有关伐木纠纷,陈述以下几个历史事实。

自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后,兵部在景泰元年(1450),奏请皇上下旨,要求禁伐北部边防线一带的山林,皇上批准施行。据《英宗正统实录》记载:“兵部奏,紫荆、居庸、雁门一带等关口绵亘数千里,旧有树木根株蔓延长成林麓,远近为之阻隔,人马不能度越。近年以来,公私砍伐,斧斤日寻,树木殆尽,开山成路,易险为夷。以此前日,虏寇不由关口俱漫山而入。乞敕各关守备,内外文武官严加禁约,仍差人巡捕,敢有仍前砍伐者治其罪,从之。”[20]兵部的奏言,强调了过去林木茂盛时的特殊防御功能,并且描述了当时树木被大量砍伐的状况,因此,虏寇避开关口的防御,直接漫越山地而入侵。同时,请求下旨要求相关的文官、武官,做好边山一带的护木事宜。皇上批准了这一请求,意味着禁伐北部国防沿线的森林这一政令已经发出。尽管政令曾经发布,但时过境迁,大同总兵不知是无视政令,还是觉得山高皇帝远,或是觉得过去的政令其行政效应已经消失。在以后的不同时期,多次派兵伐木于三关一带。

成化三年(1467),山西巡按御史状告大同总兵伐木营利。据《宪宗成化实录》记载:“宥彰武伯杨信罪,信为总兵官,先在大同私役边军伐木营利,为巡按御史所奏,诏令自陈,至是,信具陈伏罪,宥之。”[21]从文献中得知,杨信作为总兵官,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虽然他有罪过,但最后皇上还是宽恕了他,因为他如实交代了伐木的全部的事实,为了顾全大局,对他没有停职处置,皇上大概希望他戴罪立功。这次伐木纠纷就这样结束了,但这次纠纷反映了山西这一方保护边山森林的强烈主张。

“嘉靖二十三年(1544),宣大总督翟鹏准许大同镇于北楼口山内采木,运送至边堡,修盖营房,但该镇军官至北楼口,不肯远赴深山砍伐,即于关口东西两坡,采伐大小木头万余株。后经山西巡抚与兵部会议停止。”[22]这次伐木,是大同军方为修建营房而备料,当然宣大总督会准许这一要求。但军方指派的大同地方官员,在具体伐木过程中,就近采伐,直接伐木于关口的东西两坡,破坏了关口的自然防护屏障。因此,在这一次纠纷中,朝廷否定了大同军方的这一次伐木行动,因而伐木行动很快停止。

嘉靖二十四年(1545),大同总兵周尚文向朝中申请,欲于僻山或山的南部伐木。雁门兵备道刘玺向宣大总督翁万达建议:“雁门东西十八隘口,多系通贼要路,山木禁例,始自国朝。”要告知周尚文,将所用的木材数量计算好,不必用自己手下的军人伐木,而指派大同府的官员,带领民夫入山砍伐。伐木的地点应在偏僻之处,这些地方即使无树木,人马也不能通行。被砍伐的木料缴官并用印烙记。之后,大同总兵再派军人前来搬运,不准带刀斧之类工具,由关口运出的木材,逐一计算。翁万达后上奏曰:“山西、大同两镇,相为唇齿,一于禁,则不便于大同;一于不禁,则不便于山西……山场褒阔,树木最多,若系紧要路口者,存之以捍虏,僻远无石疑者,取之以济用……敢有混砍盗砍紧要应禁树木者,照例问罪……”[23]

从翁万达的奏言可以看出,他想兼顾两者,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既能使大量森林存在,保留森林的天然防御功能,又能满足大同军方对木材的需求。事实上,这种理想的效果很难达到,相反造成的结果是,鼓励大同总兵在三关一带继续伐木。而雁门兵备道刘玺的建议,其目的是一心一意保护边山森林,他推知禁止伐木确实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才提出了严格的伐木管理措施,由此可知,他在禁山护林方面用心良苦。

其实,大同总兵与山西巡抚之间在三关一带伐木与护木之争一直在持续。嘉靖三十八年(1559),大同总兵为修建营房而伐木,据《世宗嘉靖实录》记载:“山西雁门关北楼口大小石等处,山深木茂,为平型、紫荆关外蔽,伐山有禁令,典甚严然,奸民犹时时盗伐不止,会大同以修营房檄采北楼山木。巡抚都御史葛缙之乃闻上言,北楼一带,系燕晋咽喉,先年虏犯阜平,越紫荆,由喜峰以窥真保,皆从此入。今豪民伐木通道,浸成祸本,而其多辖大同。臣虽节行禁约,所有在司莫有协心奉行者。夫两镇唇齿之地,休戚相关,不宜自分彼此,乞下明旨禁之。今后,悉按治豪民以法,其该镇修造,亦不得辄伐北楼山木。”[24]葛缙上奏,首先强调北楼一带,其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保护这一带的森林,事关国家的安全。并建议,大同与山西应该共同关心三关一带的边防安全问题,双方要仔细体会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如果各自为政,不从大局出发,这样就可能破坏国家的安全,损坏共同的利益。因此他竭力请求皇上下旨,禁伐北楼山木。

朝中对此事给予答复:“部覆伐山之禁,当如议申明。至于大同公用,但当择偏远之处量采足用,不许官吏因而为奸。上从,部议。”[25]分析朝中官员给予的答复,其目的也是想兼顾两者,其内容首先强调边山地区绝不能肆意伐木,这一制度要延续。但如果大同官军需要木材,可以在边山中偏远之处采伐一定的数量,在采伐过程中严禁官吏胡作非为以谋取私利。最后皇上同意了朝中官员的建议,下旨让相关部门详细地讨论此事。从实质上看,这次伐木纠纷,朝中偏向大同这一方,默许大同军方可以伐木。其实想兼顾两者,这种理想的效果在现实中是难以达到的。通过这次事件,大同军方伐木,似乎受到了王法的保护。笔者推知,这一次伐木纠纷,一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是,边山森林减少的速度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