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吕坤的评价
随着吕坤的著述和事迹不断被推出,对后世的影响越来越大,史书的执笔者对他有较高的评价。虽然不同史书执笔者对吕坤评价的角度有差异,侧重点也不同,但可从多名执笔者评价的综合能够得到对吕坤的整体评价。
(一)对吕坤执政风格进行评价
吕坤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载:“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丘舜、吕坤,虽非瑞匹,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29]
以上史书把吕坤同海瑞等人并列,说明吕坤是明代一位不平常的人物。海瑞是万历年间一位廉洁自律,勇于改革创新的官员,其知名度和影响都很大。吕坤同海瑞多方面的情况是不同的,他有自己的风格。他做事实实在在,为人正直。他善于指责时政的弊端,自己光明磊落。他执法公正、严明,不被私情所干扰,等等。
《山西通志》载:“坤正己率属,自藩臬及承差吏胥,皆有明职条约。馈遗赎羡,尽杜绝之。”[30]由该文献得知,吕坤做人正直,家法严明,对家里和家族的人,以及手下的吏员都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他深深地知道,只有身正才能避邪,只有身正才能除邪。他的这种所作所为,给当时的人们树立了高尚的楷模。《山东通志》载,吕坤“万历时为布政司右参政,洁己率属,铲除风弊,政称海内第一”[31]。吕坤在山东执政,人们同样对他的评价是“廉洁自律”“革除陋习”“严管下属”“海内第一”。对地方官员如此评价,在史书上实属不多见。
(二)对吕坤重视农桑业的评价
学者郑涵著的《吕坤年谱》里引述了吕坤同时代人的回忆记录:“公恒念夫不树不椁,不畜不牲,不蚕不帛,不绩不衰,乃教我民及时莳种,栽几本榆、几树枣、几株桑、几畦麻。”[32]吕坤一直强调,他从没有参加过农业劳动,更不懂生产技术。但是,作为官员的他把农业生产时时记在心头,把督促生产作为自己的一种主要责任。他对当时社会以农耕为主的时代特征体会深刻。
(三)对吕坤治学及社会影响的评价
吕坤是一位积淀深厚且思想活跃的学者。《明史》载:“坤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33]
由该文献得知,吕坤做事刚强正直,他治学严谨。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同他做事严谨的习惯两者是相关的。在治学上善于帮助他人,这是好的助学品德。他的著述多出新意,这与他的治学严谨有关,还与他多年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有关,更与他一直身居政坛了解当时的官场之风有关,等等。
清代学者沈佳的评价是,吕坤“家居四十年,自奉俭约,不置生业,惟日与门弟子讲论不辍”[34]。沈佳谈到了吕坤专心治学的态度,把精力、钱财主要用于培养弟子和创作上。
清代学者尹会一言:“新吾先生,固昔日中州之弟子员也,体用兼备,卓尔有成。遗韵流风,至今犹在。”[35]吕坤作为中州弟子,既有高品质,又有善行为。他的道德及学问成就远超常人,他的诗赋及文风对后世文坛影响深刻。
梁启超对吕坤治学的评价:“新吾之学,持养绵密,而专向平实处致功。善察物情,而勇于任事,妙于因应。于当时王学末流之好高谈大言者异撰。然亦受时代影响,持论不如二程之迂。新吾之洛学,盖新洛学也。”[36]他认为,吕坤治学同社会关系紧密,其着力于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其治学同精心任事相结合。吕坤反对高谈阔论,传承、发展了实学,创立了“新洛学”。
孙奇逢对吕坤治学的评价为“公之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吕坤的学术宗旨是探究事物之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的天赋。其目标是改变天下民众的命运,使人们的行为与客观世界和谐平衡。[37]
(四)对吕坤多方面的评价
历史人物吕坤是一位具有丰富经历的官员,他的人生坐标应该在什么位置?若从多角度、多领域思考,在多维空间的多个位置都有他的落脚处。
后人对他的评价往往从多方面入手。
《大清一统志》对吕坤评述:“万历中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约将吏不得私馈遗,饬边防,恤民瘼,庶政毕举。”[38]以上文献记述的是吕坤巡抚山西期间实施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他明确规定将军、官吏不得收取赠送的财物,地方官员要设法救济穷困百姓。他整顿社会的多个领域,达到了吏治有序。
清代学者沈佳言,吕坤“尤加意惠养孤茕,值天下将多事,更严边防,迄后有成法不废,升协理院事”。[39]他特别关照社会的弱势群体,强化边关力量。他吏治有方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所制定的一些吏治条文后世仍然沿用。
清代学者汤斌言:“余居近先生之里,见其邑之城郭、井野、里甲、赋役之法,与夫冠昏、丧祭、宴飨、丰约之仪,皆先生手定,数十年无敢改易者。儿童、妇女至今犹称吕夫子也。”[40]熟悉吕坤故里的汤斌通过调查得知,当地基层社会与民众直接相关的一些条文、法令大多为吕坤手定。这些管理措施在吕坤故里延续了数十年,家乡百姓给予他很高的赞誉。
汤斌言:“其子孙守其遗教,周旋步履具有常度,居官清白,能世其家。先生之学,真非可以声言笑貌为之者矣。”[41]汤斌对吕坤家族的家规、家风及治学做了评述。吕坤的家教严明,子孙们严守家规、家风。子孙们传承了他的学说、主张,他影响、提升了整个家族。他在治学方面的成就,用普通的言语难以表达。
清代学者颜元言:“先生大学术、大经济,益添叹服。”[42]他认为,吕坤治学是大手笔、大格局,其出发点是经世济民,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以上众多史书执笔者对吕坤评价的共同特点是:所用文墨较少,言简意赅。学者们对他的执政风格、重视农桑、治学成就及多方面进行了评述。若综合这些评述,可以给读者展示一位“全方位”的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