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方法
1.利用历史文献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撰写本书所利用的主体文献,除了吕坤的一些经典奏折外,还有北方地区的一些明、清、民国的地方志。比如,《襄垣县志》《大同府志》等。明清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种类多、内容杂,在研究中参阅了不少相关的文献。
万历年间,吕坤上的几部奏折是主要研究对象,以《摘陈边计民艰疏》和《忧危疏》为代表。从吕坤的从政履历和奏折中的内容得知,吕坤的社会阅历很深,他的执政经验也很丰富,因而奏折中的大部分观点趋于成熟。他的几部奏折涉及社会多个领域,笔者把这些奏折作为研究的重点。
原因是:其一,上这些奏折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即经改革、整顿以后的社会又重新陷入危急时期。其二,吕坤上疏这些奏折时,他的社会阅历已经很深,执政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因此,他的很多建议较为合理。其三,他上的《摘陈边计民艰疏》和《忧危疏》这两道奏折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很多领域的内容,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们都是综合的疏文。文中内容主要指责当时的一些社会弊端,并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改革方案,其中涉及关于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很多内容,因此有必要细细地挖掘。
笔者仔细分析,认为《忧危疏》里渗透的思想是《摘陈边计民艰疏》里很多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其具体内容同《盐法议》《福府庄田议》《答毕东郊按台》等内容一样,成为社会环境建设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涉及吕坤的多种著述的内容,如《呻吟语》《实政录》《去伪斋文集》等。只有把它们融为一体,才构成了吕坤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中多种主张的综合。
吕坤在明万历年间是一位有一定影响力的官员。他当过知县,因此了解民情,他先后在山东、山西、陕西做官,眼界开阔。他对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一带的社会经济情况更为了解。他多次上疏,要求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他忧国忧民,一心想报效国家。他高瞻远瞩,很多见解有新意,能够提出很多有效的改革举措。他不畏邪恶,为正义而斗争,表现出英勇顽强的品格。在保守派势力很强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正义,为了明王朝农、商的复兴,为了军队的重整,为了社会各业正常有序,他单刀直入,把自己的建议直接上疏皇上。他的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时被认为是三大贤臣之一。朝中吏部尚书孙丕扬,屡次向皇上推荐,曾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坐失举之罪,死且无憾。”[10]吕坤这位历史人物,至少称得上是当时的改革思想家,他的所作所为、著述以及影响值得研究。
研究过程中,笔者还查阅了明代以及明以后的学者们所著的关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的一些文献,得到不少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对本内容研究助力较多。
2、田野调查是又一主要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一些具体地域,为了追溯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需要了解事件发生地域的地理特征,也需要了解当地的一些社会特征。
于是,笔者多次走向田野,取得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了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想,笔者走到一些地方,把自己当作古人,试图体会一下当身临其境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想法。
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吕坤“禁山护林植木建议”,2017年8月上旬,笔者带着一个班的学生沿着晋北内长城一线进行了一周的田野调查。这次对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一带的地貌、植被、水系,以及长城沿线附近的人文景观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为分析吕坤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获得众多的感性材料。
2018年9月,笔者带两位学生前往河南宁陵县寻访吕坤故里。首先到访的是大吕集,这是当年“吕坤庄园”所在地。然后到访“新世纪学校”院内的吕氏“八祖坟”,在宁陵城北参观了吕坤之父吕得胜所立的“天官坊”,在吕坟村瞻仰了“吕坤墓”。在此期间,我们访谈了多名长者,了解了吕坤的更多事迹,得知吕坤留在家乡人心中的记忆以及对他的情感,等等。田野调查为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很多感性认知,同时又搜集了一些文献资料。还有多方面的收获,这里很难用言语陈述。
【注释】
[1]光绪《山西通志》卷187,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2]郑涵:《吕坤年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3]王国轩:《吕坤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4]马涛:《吕坤思想研究》,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马涛:《吕坤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马涛:《论吕坤理学思想的特点》,《史学月刊》,1989年第2期。郑颖贞:《试评吕坤的哲学思想》,《学术交流》,2005年第8期。韩作珍:《吕坤人生智慧》,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仇苏家,郑根成:《吕坤家庭伦理思想探析》,浙江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6]王国轩:《论吕坤的重民思想》,《文史哲》,1989年第5期。岳天雷:《吕坤的民本思想及现代价值》,《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张民复:《〈呻吟语〉:吕坤人生感悟及其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王勃,颜炳罡:《吕坤民本思想的哲学探微》,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7]马涛:《论吕坤的〈实政录〉及其影响》,《三晋文化研究论丛》,1994年。马涛:《吕坤经济思想述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冯雅颂,吴漫:《吕坤的经世思想及实践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8]王卫平:《明代吕坤的社会保障思想》,《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7期。黄晓燕,王卫平:《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9]邱仲麟:《明代长城沿线的植木造林》,《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0](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25,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59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