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时段

(一)研究时段

在历史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在明朝后期,皇帝昏庸,官场腐败程度深,社会弊端众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有眼界的人物会针对弊端,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有价值的改革举措。因此,笔者把主要研究时段选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研究意义重大。

本书的研究时段,严格地说是从吕坤的出生至去世,即从1536年至1618年。主要研究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这一时段。其原因是1560年他中秀才,1597年辞官回乡。中秀才之前的经历更多的是求学和应对家事,辞官以后的经历主要是著书。吕坤的求学、处理家事及著书与他构建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有一定的关系,吕坤一生经历的时段都是本书的研究时段。

研究的重要时段是万历的前期和中期。确切地说,相关的历史事实主要发生在万历二年(1574)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间。其原因做以下的说明。万历二年,吕坤中进士,被授襄垣知县,这一年吕坤开始步入政坛。之后在大同任职。后任山东右参政,又升山西按察使,后去陕任职为陕西右布政使,万历十九年(1591)升山西巡抚,之后在刑部做官。这一时期也是明王朝的社会环境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吕坤设计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以下对此进行简述。

张居正的改革确实挽救了明王朝,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以后,王朝内出现了新的危机。面对不断加深的王朝危机,万历二十年(1592),吕坤上《摘陈边计民艰疏》,此奏折明神宗认可,当时作为山西巡抚的吕坤,利用职务之便积极落实自己的主张。与此同时,朝中一些正义的官员也积极响应,他的社会重建方案不断地得以落实。

由于吕坤执政有功、执政有方,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被提升到刑部做官。在朝中做官期间,他同正直的官员为友,积极倡导多方面改革,他不断地提出一些可行的、合理的措施为治理国家献计献策。万历二十五年,在他被提升为刑部右侍郎不久,上了《忧危疏》,其中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多个方面,一些内容有着具体的阐述。该奏折是他设计的社会环境建设方案完善的表现。不过,此次上疏使他的官场命运有了大的转折。虽然奏折中的多种主张是积极的、合理的,但由于语言很尖锐,不加隐讳地指出了社会的多个黑暗面,使明神宗大为不满,因而对他的奏折不予理会。此事之后,吕坤提出辞官回乡,皇上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他退出了官场。而本书列举的多个历史事实,基本上截止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

此后的二十多年,他一直在著书立说,在他的一些著作中,对部分社会环境建设方案进行着阐述,使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